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36章 非命(中)(1),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36章 非命(中)(1),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36章 非命(中)(1)

從“昔者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變政而民易教,其在湯、武則治,其在桀、紂則亂。安危治亂,在上之發政也,則豈可謂有命哉”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墨子認爲國家的興亡、個人的富貴貧賤不完全是命運的安排,而主要是主觀的努力。在這裏他提出了統治者的主觀努力對天下的治亂起着決定的作用,給以儒家爲代表的命定論者以沉重的打擊,但因其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所以他把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從不可知的“命運”搬到少數聖王的手中,他認爲夏桀、商紂王等人之所以會亂天下,不是命中註定的,而是自己不努力的結果。他的這種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但同時他認爲“天下之治”是“商湯、周武王”等人的力量,這卻是不符合事實的。處在那種情況下,不是商湯、周武王等人推翻他們,肯定也還會有別人去做的。

哲學著作《墨子》:36章 非命(中)(1),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由①文學之爲道②也,則不可而不先立義③法。若言而無義,譬猶立朝夕於員鈞之上也,則雖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之情僞,未可得而識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其本之也④?考之天鬼之志,聖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徵以先王之書。用之奈何?發而爲刑。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爲亡。我所以知命之有與亡者,以衆人耳目之情,知有與亡。有聞之,有見之,謂之有;莫之聞,莫之見,謂之亡。然胡不嘗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嘗見命之物、聞命之聲者乎?則未嘗有也。若以百姓爲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爲法,然則胡不嘗考之諸侯之傳言流語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嘗有聞命之聲、見命之體者乎?則未嘗有也。

然胡不嘗考之聖王之事?古之聖王,舉①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而勸之爲善,發憲布令以教誨,明賞罰以勸沮②。若此,則亂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爲不然,昔者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此世不渝③而民不改,上變政而民易教,其在湯、武則治,其在桀、紂則亂。安危治亂,在上之發政也,則豈可謂有命哉!夫曰有命雲者,亦不然矣。

哲學著作《墨子》:36章 非命(中)(1),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由:當作“爲”。

② 道:原則。

③ 義:通“儀”。

④ 此句下失“或以命爲有”一句。

① 舉:推選,舉用。

② 沮:制止。

③ 渝:更換。

哲學著作《墨子》:36章 非命(中)(1),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墨子說:“凡是發表談話、撰寫論著有個大的原則,就是不能不先樹立一個法則標準。如果言論沒有標準,就好像把測時儀器放在轉動的陶輪上,即使工匠很聰明,也必定不能得到正確的時間了。可是現在天下的事複雜得很,真實情況的真僞就很難弄清楚,所以言論有三種法則。”哪三種法則呢?“有考察其本原的,有審度其事故的,有運用於實踐的。”如何考察其本原?要向上溯源於古時聖王事蹟。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如何實踐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言論有三條標準的說法。

現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們,有的認爲命運是存在的,有的認爲命運是不存在的。我之所以知道命運的有與無,是因爲衆人所見所聞的實情才知道的。有人聽到過它,有人見到過它,才叫“有”;沒人聽過,沒人見過,就叫“沒有”。然而爲什麼不試着用百姓的實際來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類以來,有見過命運的形體,聽到命運的聲音的嗎?那是不曾有過的。如果認爲百姓愚蠢無能,所見所聞的實情不能當作準則,那麼爲什麼不試着用諸侯所流傳的話來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類以來,有曾聽過命運的聲音、見過命運的形體的人嗎?那是不曾有過的。

那麼爲什麼不試着考察聖王之事來呢?古時聖王,舉拔孝子,鼓勵事奉雙親,尊重賢良,鼓勵做善事,頒發憲令以教誨人民,賞罰嚴明而用以獎善懲惡。這樣,就可以治理混亂,使危險轉爲安寧。如果認爲不是這樣,那麼古時候,夏桀統治的混亂的社會,商湯卻治理了;商紂王統治的混亂的社會,周武王卻治理了。這個世界不變,人民不變,君王改變了政令,人民就容易教導了,在商湯、周武王時國家就得到治理,在夏桀、商紂王時國家則變得混亂。國家的安危治亂,在於領導人的政治導向,哪裏可以說是由命運決定的呢?所以有人說世界上有命運呀,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