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37章 非命(下)(1)

墨子以王公大人、卿大夫、農夫、婦人等作爲例子,說明如果王公大人不努力聽政,那麼國家就會混亂,不得安寧;卿大夫不努力工作,那麼國家就不會富強;農夫如果不努力種植,那麼人民就不得衣食之資;婦人不努力織麻,人民就沒有禦寒之物。但此時墨子把王公大人辛苦地統治人民看作是創造財富的勞動,並認爲這和農夫的“耕稼樹藝”、婦女的“紡績織絍”是一回事,這是不正確的,因爲只有農夫和婦女的勞動纔是財富的真正創造者。王公大人的治理國家並不是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只是費盡心機地榨取勞動人民的衣食之資,他們吃的是剝削飯,過的是寄生的生活。但墨子之所以把他們放在一起,認爲是同等重要的,這是因爲墨子的小生產者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使他不得不對貴族階級有一定的妥協性,這就導致了他不能分辨出勞動者和貴族階級之間的利害關係是對立的,而非平等的。

墨子認爲天下的混亂是由治理天下的王公大人的主觀努力造成的,而個人的富貴貧賤也是由於每一個人的努力或不努力導致的,因此不要怨天尤人,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能抓住機會,你就會有所成就。前提是你平時必須努力,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

哲學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則必可而不先立儀而言。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爲雖有朝夕之辯①,必將終未可得而從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謂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惡乎考之?考先聖大王之事。惡乎原之?察衆之耳目之請②。惡乎用之?發而乎國,察萬民而觀之。此謂三法也。

故昔者三代聖王禹、湯、文、武,方乎之時,曰:“必務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之人而教之爲善。”是故出政施教①,賞善罰暴。且以爲若此,則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爲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當此之時,世不渝而民不易,上變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紂而天下亂,存乎湯、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湯、武之力也;天下之亂也,桀、紂之罪也。若以此觀之,夫安危治亂,存乎上之也,則夫豈可謂有命哉!故昔者禹、湯、文、武,方爲政乎天下之時,曰:“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遂得光譽令問②於天下。夫豈可以爲命哉!故以爲其力也。今賢良之人,尊賢而好功道術③,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賞,下得其萬民之譽,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亦豈以爲其命哉!又以爲力也。

哲學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辯:通“辨”。

② 請:通“情”,實情。

① 出政施教:頒佈政令,施行教化。

② 光譽令問:榮譽和美好的名聲。問,通“聞”。

③ 道術:指治國的道理和方法。

哲學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1),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墨子說:凡是發表言論,撰寫論著,不能不事先確定原則。若不先確定原則,就好像把測時儀器放在運轉的陶輪上。我認爲雖然也有早晚不同的概念,而實際上終究無法確定是早是晚,所以發表言談進行著述有三個大的原則。

什麼是三大原則?墨子說:有考察其本原的,有審度其事故的,有運用於實踐的。如何考察其本原?要向上溯源於古時聖王事蹟;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如何實踐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所謂的三大原則。

所以從前夏商周三代的聖王禹、湯、文、武,正當在天下施政時,說道:“必須舉薦孝子而鼓勵人民孝順父母雙親,尊重賢良,教導人們做善事。”因此發佈政令,施行教化,獎賞善良,懲罰兇暴。且認爲是這樣的,那麼天下的混亂,將可以得到治理;社稷的危險,將可得到安寧。如果認爲不是這樣,從前夏桀所亂的天下,商湯治理了它;商紂王所亂的天下,周武王治理了它。那個時候,世界、人民都沒有改變,君王改變了政務,而老百姓改變了風俗。在夏桀、商紂王那裏則天下混亂,在商湯、周武王那裏則天下得到治理。天下得到治理是商湯、周武王的功勞;天下的混亂是夏桀、商紂王的罪過。假如以此來看,所謂安危、治理、混亂,在於君上的施政,那麼,難道可以說是有命運的嗎!所以從前的禹、湯、、武王,正當在天下執政時,說:必須使飢餓的人能獲得糧食,寒冷的人能得到衣服,勞作的人能夠休息,混亂的人得到治理。於是他們獲得了天下人的讚譽和好評。這難道可以認爲是命運嗎?本來是因爲他們依靠了自己的力量呀!現今賢良的人,尊重賢人,喜好治國的道理方法,所以在上得到王公大人的獎賞,在下得到萬民的稱譽,這就得到天下人的稱譽好評。怎能認爲是他們的命運呢?也是因爲他們的努力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