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35章 非命(上)(2)

墨子的非命說,主要是爲了強調人爲力量的重要性,反對坐享其成的懶惰消極思想。他的目的在於使老百姓們能“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

墨子的非命說是反對儒家所宣稱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最好證明。墨子曾師從儒家,後因發現儒家思想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自創墨家學說。他的非命說就是針對孔子所提出的“命定論”而提出的。墨子認爲一個人的富貴貧賤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自己的努力與不努力所造成的,國家的混亂也不是命定的,而是君主不努力的結果。他認爲真正能夠決定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的是主觀的思想,而非命運。因此,不應該坐着等待命運的支配。

本篇的主題爲反對命定思想。墨子認爲命定論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國家,從事生產;反而容易放縱自己,走向壞的一面。命定論是那些暴君、壞人爲自己辯護的根據。關於檢驗言論,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過考察歷史、社會實情,並在實踐中檢驗言論,堅決反對誤國誤民的命定論。

哲學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是故子墨子言曰:吾當未鹽①,數之良書,不可盡計數,大方論數,而五者②是也。今雖毋求執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錯③乎?

今用執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覆天下之義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④也。說百姓之誶者,是滅天下之人也。然則所爲欲義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萬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湯封於亳,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移⑤則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昔者封於岐周,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則①。是以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聞者,皆起而趨之;罷②不肖、股肱不利者,處而願之③,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④則吾利,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政諸侯。鄉者言曰:義人在上,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萬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聖王,發憲出令,設以爲賞罰以勸賢。是以入則孝慈於親戚,出則弟①長於鄉里,坐處②有度,出入有節,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君有難則死,出亡則送。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執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是故入則不慈孝於親戚,出則不弟長於鄉里,坐處不度,出入無節,男女無辨。是故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崩叛;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送。此上之所罰,百姓之所非毀也。執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以此爲君則不義,爲臣則不忠,爲父則不慈,爲子則不孝,爲兄則不良,爲弟則不弟。而強執此者,此特③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哲學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鹽:爲“[生僻字 無法輸入]”之誤,意爲閒暇,空暇。

② 五者:疑爲“三者”。

③ 錯:爲“措”之假借字,放棄。

④ 誶:依俞樾說讀爲“悴”,憂愁之意。

⑤ 移:爲“利”之誤,得利。

① 本句“則”當爲“利則分”之漏。

② 罷:通“疲”,懈怠懶散。

③ 處而願之:聚於一處盼望着。

④ 吾:讀“國”,邊境。

① 弟:通“悌”,敬重。

② 坐處:舉止。

③ 特:簡直。

哲學著作《墨子》:35章 非命(上)(2),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因此墨子說:我還無暇來統計,天下的好書,不可能統計完,大概說來,上述三類就是這樣記載的。現在研究主張有命論的人的話,其言必無根據,不是可以放棄嗎?

現在如果要採用主張有命論的人的話,這是顛覆天下的道義。顛覆天下道義的人,就是那些確立有命論的人,成爲百姓的憂患。把百姓所傷心的事看作樂事,是毀滅天下的人。既然這樣,那麼所要希望主持道義的人在上位,爲什麼呢?回答說:主持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萬民都能得到他的好處。怎麼知道的呢?墨子說:“古時候商湯被封於亳地,斷長接短,土地方圓百里,湯與百姓相互愛戴,相互謀利益,多餘的就分給別人,率領他的百姓,向上尊奉天帝鬼神。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諸侯親附他,百姓親近他,賢士歸附他,沒死之前就已成爲天下的君王,治理諸侯。

古時候文王受封於岐周,斷長接短,有百里之地,與他的百姓相互愛戴、相互謀利益,多餘的就分給別人。所以近處的人安心於他的政事,遠處的人嚮往他的。聽說過文王的人,都出發投奔他;疲憊無力、四肢不便的人,聚在一起傾慕他,說:“怎樣才能使文王的領地伸到我們這裏,我們也得到好處,豈不是也和文王的國民一樣了嗎?”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諸侯親附他,百姓親近他,賢士歸附他。沒死之前就已成爲天下的君王,治理諸侯。鄉者說:講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萬民都能得到他的好處。我因此知道是這個道理。

因此古代的聖王,頒佈憲法和律令,設立賞罰制度以鼓勵賢人。因此賢人在家對雙親孝順慈愛,在外能尊敬鄉里的長輩,舉止有節度,出入有規矩,能區別地對待男女。因此使他們治理官府,則沒有盜竊;使他們守城,則沒有叛亂;君主有難,則可以殉職,君主逃亡,則會護送。這些人都是上司所讚賞、百姓所稱譽的。主張有命論的人說:“上司讚賞,是命裏本來就該讚賞,並不是因爲賢良才讚賞的;上司懲罰,是命裏本來就該懲罰的,不是因爲兇暴才懲罰的。”所以暴徒在家對雙親不孝順慈愛,在外對鄉里長輩不尊敬,舉止沒有節度,出入沒有規矩,不能區別對待男女。因此他們治理官府,則有盜竊;使他們守城,則會叛亂;君主有難,而不殉職;君主逃亡,則不會護送。這些人都是上司所懲罰,百姓所毀謗的。主張有命論的人說:“上司懲罰是命裏本來就該懲罰,不是因爲他兇暴才懲罰的;上司讚賞,是命裏本來該讚賞,不是因爲賢良才讚賞的。”以這種觀點來做國君則不義,做臣下則不忠,做父親則不慈愛,做兒子則不孝順,做兄長則不良,做弟弟則不悌。而頑固主張這種觀點,則簡直是壞話的根源,是使人兇暴的道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