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12章 尚同(中)(3)

本篇與上篇一樣,都是從“尚同”,即服從天子的角度來治理國家。一個國家需要一個統治者來管理,要不然這個國家將成爲一盤散沙,無法管理,最終這個國家只能消亡。因此,國君治理國家需要“尚同”。衆所周知,意見太多,很難統一,而國家的治理需要的就是統一的觀點。但“尚同”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他同樣需要“尚賢”,尊重賢者,把賢者的觀點統一起來,讓他爲天子服務。

雖然在墨子的主觀願望上以爲“尚同”是上天和鬼神的意志,是最公平合理的,但在客觀上,這種尚同於天下的說法,乃是幫助當時王公大人鞏固在人民面前已經動搖的威信的。

墨子說:“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請將欲富其國家,衆其人民,治其刑獄,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墨子認爲尚同是爲政的根本,他認爲尚同可以避免災禍,使國家富強。而他所提倡的“尚同”思想乃是以“天志”說爲基礎的。認爲這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聽從於上天的安排。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今王公大人之爲刑政則反此:政以爲便譬、宗於父兄故舊,以爲左右,置以爲正長。民知上置正長之非正以治民也,是以皆比周隱匿,而莫肯尚同其上。是故上下不同義。若苟上下不同義,賞譽不足以勸善,而刑罰不足以沮暴。何以知其然也?

曰:上唯毋立而乎國家,爲民正長,曰:“人可賞,吾將賞之。”若苟上下不同義,上之所賞,則衆之所非。曰:人衆與處,於衆得非,則是雖使得上之賞,未足以勸乎!上唯毋立而乎國家,爲民正長,曰:“人可罰,吾將罰之。”若苟上下不同義,上之所罰,則衆之所譽。曰:人衆與處,於衆得譽,則是雖使得上之罰,未足以沮乎!若立而爲政乎國家,爲民正長,賞譽不足以勸善,而刑罰不沮暴,則是不與鄉①吾本言“民始生未有正長之時”同乎?若有正長與無正長之時同,則此非所以治民一衆之道。

故古者聖王唯而審以尚同,以爲正長,是故上下情請②爲通。上有隱事遺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積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數千萬裏之外,有爲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千萬裏之外,有爲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里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是以舉之人,皆恐懼振動惕慄,不敢爲淫暴,曰:“天子之視聽也神!”先王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視聽,使人之吻助己言談,使人之心助己思慮,使人之股肱助己動作。”助己視聽者衆,則其所聞見者遠矣;助之言談者衆,則其德音之所撫循者博矣,助之思慮者衆,則其談謀度速得矣;助之動作者衆,即其舉事速成矣。故古者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③焉,曰:唯能以尚同爲政者也。

是以先王之書《周頌》之道之曰:“載來見彼王,聿求厥章①。”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以春秋來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嚴教,退而治國,政之所加,莫敢不賓。當此之時,本無有敢紛天子之教者。《詩》曰:“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諮度。”又曰:“我馬維騏,六轡若絲,載馳載驅,周爰諮謀②。”即此語也。古者國君諸侯之聞見善與不善也,皆馳驅以告天子。是以賞當賢,罰當暴,不殺不辜,不失有罪,則此尚同之功也。是故子墨子曰:“今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請將欲富其國家,衆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鄉:通“向”,過去。

② 請:通“情”。

③ 他故異物:其他的原因別的東西。

① 聿求厥章:尋求車服禮儀等文章制度。

② 諮謀:詢問籌劃。

【翻譯】

現今的王公大人施政卻與此相反:爲政是依靠乖巧的小人、宗族父老兄弟和老部下老相識,把他們安排在身邊做行政長官。百姓知道天子設立行政長官並不是真的爲了治理百姓,因此大家都結黨營私,隱瞞良道,不肯與上級保持一致。因此,上下級之間意見不統一。假如上下級之間意見不一致,那麼給予獎賞榮譽就不能起到鼓勵好人好事的作用,給予刑罰處分也不能收到震懾壞人壞事的效果。怎麼知道是這樣呢?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回答說:假定處在上位、管理着國家、作爲人民行政長官的人說:“這個人應該獎賞,我要獎賞他。”如果上下級之間意見不一致,上級所賞的人,正是大家所非議的人,於是大家就說:平日我們與他相處,大家都認爲他不好。那麼,這人即使得到上級的獎賞,也無法起到鼓勵大家的作用!假定處在上位,管理着國家,作爲人民行政長官的人說:“這個人應該處罰,我將要處罰他。”如果上下級之間意見不一致,上級所罰的人,正是大家所讚譽的人,於是大家就說:平日我們與他相處,大家都讚譽他好。那麼,這人即使得到懲罰,但是不能夠起到震懾壞人壞事的作用!假定處在上位、管理着國家,作爲人民行政長官的人,獎賞不能鼓勵人心向善,刑罰不能夠制止暴徒,難道不是與我前面所說過的“百姓還處在原始生活還沒有行政長官的時候”的情況一樣了嗎?如果有行政長官與沒有行政長官的時候一樣,那麼這就不是治理百姓、統一民衆的正道了。

所以古代的聖王,只能實實在在地用與上級保持一致的人做各級行政長官,上下融洽,也就很容易溝通了。上面沒有考慮到的好事,下面的人能夠隨時興辦,使他得到好處;下面有怨恨不平,上面能夠主動爲他消除。所以遠在數千裏或數萬裏之外,如果有人做了好事,他的家人還未完全知道,他的鄉人也未完全聽到,天子就已知道並賞賜他;遠在數千裏或數萬裏之外,如果有人做了壞事,他的家人還未完全知道,他的鄉人也未完全聽到,天子就已知道並懲罰了他。所以天下的人十分害怕和震動戰慄,不敢做淫暴的事。說:“天子的視聽如神。”先王說:“這不是神,只是能夠使他人的耳目幫助自己看、自己聽;使他人的嘴幫助自己說話,使他人的心幫助自己思考,使他人的四肢幫助自己做事。”幫助自己看、自己聽的人多,那麼他的所見所聞就遠;幫助他說話的人多,那麼他的好心所安撫的範圍就廣闊了;幫助自己思考的人多,那麼他出主意想辦法就在點子上;幫助自己做事的人多,那麼他所做的事情很快就能成功了。所以古代的聖人之所以能夠把事情辦成、名垂後世,沒有別的原因,只不過是用與上級保持一致的辦法來行使政治教化罷了。

所以先王的書《周頌》上曾說過:“拜見那個君王,尋求車服禮儀的文章制度。”這就是說,古代諸侯國的君主在春秋二季,到天子的朝廷來定期朝見,接受天子嚴厲的教令,然後回去治理他們的國家,因此政令所到之處,沒有人敢不服。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敢擾亂天子的教令。《詩經》上說:“我的馬是黑色鬃毛的白馬,六條馬繮繩柔美光滑,在路上或快或慢地跑,在所到之處普遍地詢訪查問。”又說:“我的馬是青黑色毛片的,六條馬繮繩像絲一般光滑,在路上或快或慢地跑,在所到之處普遍地詢問謀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古代的諸侯國君主聽見或看到的事物不管好壞,都要趕快報告給天子。因此獎賞的是賢人,懲罰的是暴徒,不殺害無辜之人,也不放過有罪之人,這就是與上級保持一致的功績。所以墨子說:“現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大夫君子們,如果確實想讓他們的國家富有,人民衆多,刑政治理,國家安定,就不可不考察尚同,因爲這是施政的根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