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39章 非儒(下)(4),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39章 非儒(下)(4),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39章 非儒(下)(4)

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墨子是先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因發現儒家學說有許多不足之處,爲糾正孔門儒學“禮煩擾而不說,厚葬糜財而貧民,久喪傷生而害聲”,因此自創新的學說。墨子此篇主要是爲了批駁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實則是反對“君、親有差”。又指責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又通過晏嬰等之口,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本篇反映了儒、墨兩家在思想認識上的激烈鬥爭。

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兼愛”,他所提倡的“兼愛”是無差別的、無等級之愛。因此他反對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思想所注重的“君臣有別”的等級之愛。他認爲孔子所提倡的禮義只是口頭上的仁義,只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而不管人民的死活。這與墨子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爲人民考慮是背道而馳的。

哲學著作《墨子》:39章 非儒(下)(4),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孔某爲魯司寇,舍公家而奉季孫,季孫相魯君而走,季孫與邑人爭門關,決植①。

孔某窮於蔡、陳之間,藜羹不糂。十日,爲享豚,孔某不問肉之所由來而食;號人衣以酤酒②,孔某不問酒之所由來而飲。哀公迎,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進,請曰:“何其與陳、蔡反也?”孔某曰:“來,吾語女:曩與女爲苟生,今與女爲苟義。”夫飢約③,則不辭妄取以活身;贏鮑,則僞行以自飾。污邪詐僞,孰大於此?

孔某與其門弟子閒坐,曰:“夫舜見瞽叟孰然①,此時圾②乎!周公旦非其人也邪?何爲舍亓家室而託寓③也?”

孔某所行,心術所至也。其徒屬弟子皆效孔某:、季路,輔孔悝亂乎衛,亂乎齊,佛肸以中牟叛,漆雕刑殘,莫大焉!

夫爲弟子後生,其師必修其言,法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後已。今孔某之行如此,儒士則可以疑矣!

哲學著作《墨子》:39章 非儒(下)(4),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決植:撬開關門的直木。

② 酤酒:買酒。

③ 飢約:飢餓窘迫。

① 孰然:侷促不安的樣子。

② 圾:同“岌”,危險。

③ 託寓:指寄居在外。

哲學著作《墨子》:39章 非儒(下)(4),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孔某人做了魯國的司寇,放棄公家利益而去侍奉季孫氏,季孫氏爲魯君之相而逃亡,他逃到城門跟邑人爭門關,孔某舉起城門放季孫逃走了。

孔某被窮困在陳國、蔡國之間,用藜葉做的羹中不見米粒。第十天,子路蒸了一隻小豬,孔某不問肉的來源就吃了;子路又剝下別人的衣服去買酒,孔某也不問酒的來源就喝。後來迎接孔子,席擺得不正他不坐,割下來的肉不正他不吃,子路走上前來,問道:“(您)爲何與在陳國、蔡國時的態度相反呢?”孔某說:“來!我告訴你:從前我和你苟且偷生,現在我和你急於取義。”在飢餓困逼時,就不惜妄取以求活命;在飽食有餘時,就用虛僞的行爲來粉飾自己。污邪詐僞之行,還有比這大的嗎?

孔某和他的弟子閒坐,說:“舜見瞽叟以侷促不安的樣子問:這時天下危險嗎?周公旦也不是仁義之人吧?否則爲何捨棄他的家室而寄居在外呢?”

孔某的所行,都出於他的心術。他的朋輩和弟子都效法孔某:子貢、季路輔佐孔悝在衛國作亂,陽貨在齊作亂,佛肸以中牟反叛,刑殺,殘暴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凡是做弟子後生的,他的老師必須使自己的語言完美,使自己的行爲成爲法則,一直到自己力量不足、智慧不及而後方休。現在孔某的行爲是這個樣子,那麼儒士們就可以憑藉這些懷疑他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