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18章 非攻(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18章 非攻(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18章 非攻(中)(2)

墨子的“非攻”主張的核心是:“戰爭是否合於義與利。”從戰爭是否獲利,還是從戰爭是否正義的觀點出發,來闡述戰爭的弊大於利,提倡人們之間、國家之間應該相互兼愛,而不是通過戰爭來擴大自己的疆域、領土,應該實行“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思想來治理國家。

“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今唯毋廢一時,則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國家發政,奪民之用,廢民之利,若此甚衆。然而何爲爲之?”從中可以看出戰爭根本沒有給人民帶來任何好處,相反卻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墨子因爲出身接近勞動者,因此同情小生產者,對他們在戰爭中的痛苦有深刻的認識,因而他們反對掠奪戰爭的思想感情也是非常強烈的,他堅決地、無情地揭發了當時的掠奪戰爭給廣大人民羣衆帶來的災難。

哲學著作《墨子》:18章 非攻(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飾攻戰者言曰:“南則荊、吳之王,北則齊、晉之君,始封於之時,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數百里也;人徒之衆,未至有數十萬人也。以攻戰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數千裏也;人徒之衆,至有數百萬人。故當攻戰而不可爲也。”子墨子言曰:“雖四五國則得利焉,猶謂之非行道也。譬若醫之藥人之有病者然,今有醫於此,和合其祝藥之於之有病者而藥之。萬人食此,若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故孝子不以食其親,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國於天下,尚者以耳之所聞,近者以目之所見,以攻戰亡者,不可勝數。”何以知其然也?東方有莒之國者,其爲國甚小,間於大國之間,不敬事於大,大國亦弗之從而愛利,是以東者越人夾削其壤地,西者齊人兼而有之。計莒之所以亡於齊、越之間者,以是攻戰也。雖南者陳、蔡,其所以亡於吳、越之間者,亦以攻戰。雖北者且、不一著何,其所以亡於燕代、胡貊之間者,亦以攻戰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情慾得而惡失,欲安而惡危,故當攻戰,而不可不非。”

飾攻戰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衆,是故亡;我能收用我衆,以此攻戰於,誰敢不賓服哉!”子墨子言曰:“子雖能收用子之衆,子豈若古者吳闔閭哉?”古者吳闔閭教七年,奉甲執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於冥隘之徑,戰於柏舉,中楚國而朝宋與及魯。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齊,舍於汶上,戰於艾陵,大敗齊人而葆①之大山;東而攻越,濟三江五湖,而葆之會稽。九夷之國莫不賓服。於是退不能賞孤,施捨羣萌②,自恃其力,伐其功,譽其志,怠於教。遂築姑蘇之臺,七年不成。及若此,則吳有離罷之心③。越王勾踐視吳上下不相得,收其衆以復其仇,入北郭,徙大內④,圍王宮,而吳國以亡。昔者晉有六將軍,而智伯莫爲強焉。計其土地之博,人徒之衆,欲以抗諸侯,以爲英名攻戰之速。故差論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車舟之衆,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謀爲既已足矣。又攻茲範氏而大敗之,並三家以爲一家而不止,又圍趙襄子於晉陽。及若此,則韓、魏亦相從而謀曰:“古者有語:‘脣亡則齒寒。’趙氏朝亡,我夕從之;趙氏夕亡,我朝從之。《詩》曰:‘魚水不務⑤,陸將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戳力,闢門除道,奉甲興士,韓、魏自外,趙氏自內,擊智伯,大敗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語曰:‘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今以攻戰爲利,則蓋⑥嘗鑑之於智伯之事乎?此其爲不吉而兇,既可得而知矣。”

哲學著作《墨子》:18章 非攻(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葆”通“保”,守。

② “萌”通“氓”,人民。

③ 離罷之心:離散之心。“罷”爲“披”之假借字,散。

④ “內”爲“舟”字之誤。

⑤ 務:通“騖”,遊行疾速。

⑥ “蓋”通“盍”,何不。

哲學著作《墨子》:18章 非攻(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掩飾攻戰的人說道:“南方有楚國、吳國的君王,北方則有齊國、晉國的君王,他們最初被封於天下的時候,他們的土地城郭方圓還不到數百里;人民的總數,還不到數十萬。因爲攻戰的緣故,土地擴充到數千裏;人口增多到數百萬。所以攻戰是不可以不進行的。”墨子說道:“即使有四五個國家因攻戰而得到利益,也還不能說明它是正道。打個比方,就像醫生給病人開藥方一樣,假如現在有個醫生在這裏,他拌好他的藥劑給天下有病的人服藥。一萬個人服了藥,若其中有四五個人的病治好了,還不能說這是可通用的藥。所以孝子不拿它給父母服用,忠臣不拿它給君主服用。古時在天下封國,年代久遠的可由耳目所聞,年代近的可由親眼所見,由於攻戰而亡國的,多得數都數不清。”怎麼知道如此呢?東方有個莒國,這國家很小,處於(齊、越)兩個大國之間,不敬事大國,大國也不給它好臉色,東面的越國來侵削他的疆土,西面的齊國兼併並佔有了它。考慮莒國被齊、越兩國所滅亡的原因,乃是由於攻戰。即使是南方的陳國、蔡國,它們被吳、越兩國滅亡,也是攻戰的緣故。即使北方的柤國、不屠何國,它們被燕、代、胡、貉滅亡,也是攻戰的緣故。所以墨子說道:“當今的王公大人如果真想有天下而不失去,真想安定而不傾危,那麼對於攻戰這一類事情,是不能不堅決反對的。”

爲攻戰辯飾的人又說:“他們不能收攬、利用他們的民衆士卒,所以滅亡了;我能收攬、利用我的民衆士卒,用他們在天下攻戰,所向無敵,誰敢不心悅誠服呢?”墨子說道:“您收攬、利用您的民衆士卒,難道比得上古時的吳王闔閭嗎?”古時的吳王闔閭教戰七年,士卒披甲執刃,奔走三百里才停止歇息。駐紮在注林,取道冥隘的小徑,在柏舉大戰一場,佔領楚國中央的都城,並使宋國與魯國被迫來朝見。及至吳王夫差即位,向北攻打齊國,駐紮在汶上,大戰於艾陵,大敗齊人,使之退保泰山;向東攻打越國,渡過三江五湖,迫使越人退保會稽。東方各個小部落沒有誰敢不歸附。戰罷班師回朝之後,吳王不能撫卹陣亡將士的遺族,也不施捨民衆,自恃自己的武力,誇大自己的功業,吹噓自己的才智,怠於教練士卒。於是建築姑蘇臺,歷時七年,尚未造成。至此吳人都有離異疲憊之心。越王勾踐看到吳國上下不融洽,就收集他的士卒用以復仇,從吳都北郭攻入,遷走吳王的大船,圍困王宮,而吳國因這滅亡。從前晉國有六位將軍,而其中以智伯爲最強大。他估量自己的土地廣大,人口衆多,想要跟諸侯抗衡,以爲用攻戰的方式取得英名最快。所以指使他手下的謀臣戰將,排列好兵船戰車士卒,以之攻打中行氏,並佔據其地。他認爲自己的謀略已經高超到極點,又去進攻範氏,並大敗之,合併三家作爲一家卻還不肯罷手,又在晉陽圍攻趙襄子。到此地步,韓、魏二家也互相商議道:“古時有話說‘脣亡則齒寒’。趙氏若在早晨滅亡,我們晚上將隨之;趙氏若在晚上滅亡,我們早晨將隨之。《詩經》說‘魚在水中不快跑,到了陸地,怎麼還來得及呢?’”因此韓、魏、趙三家之主,同心協力,開門清道,令士卒們穿上鎧甲出發,韓、魏兩家軍隊在外面,趙氏軍隊從城內,合擊智伯。智伯大敗。

所以墨子說道:“古時有話說‘君子不使用水來照自己,而是用人來照自己。用水照自己,只能看到自己的面貌;用人來照自己,則可以知吉凶’。現在用攻戰已取得好處,那麼爲什麼不將智伯好戰亡國的事件作爲鑑戒呢?這樣做不是吉而是兇,這是可以知道的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