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09章·尚賢(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09章·尚賢(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09章 尚賢(中)(3)

墨子主張舉賢應該“不避親”“不闢疏”,任用賢才要“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對有能者要“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爲官長”,對無能者要“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爲徒役”。這是對賢者的重視,對無能者的遺棄,一切都以自己的能力爲重,當時東方各國還比較普遍地實行世卿制,楚王斥責墨子之道爲“賤人之言”。而秦國實行的客卿制則大異其趣。尤其是商鞅變法之後,更是對無軍功的宗室子弟一概廢除其爵位,而按軍功重新確定爵秩等級。

“聖人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故可使治國者使治國,可使長官者使長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初步的法治思想,一個國家該怎樣治理?該怎樣對待賢士能人?

而他的“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觀點已經朦朧地反映了春秋向戰國過渡的新傾向,它標誌着奴隸主貴族制度終歸消滅而代之以官僚政治的必然趨勢。

本篇墨子通過古代聖王崇尚賢才,使國家繁榮富強,來反襯今天的王公大臣,他們效仿古人,但不能給予賢人以應有的東西,賢人即使想爲他效忠,也因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退縮。現在的王公大臣,內心雖然想要治理好國家,可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尚賢爲政”。因此說,一個國家要想富強,重要的就是“尚賢”。而尚賢最重要的就是做到表裏如一,給賢人應有的待遇。這在今天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益進步的時代,同樣是很適用的。比如說在一家公司怎樣才能把效益提上去?必須依靠人才,而這時就要給這些人才應有的待遇,要不然公司是留不住人才的,因爲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哲學著作《墨子》:09章·尚賢(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故古聖王以審以尚賢使能,而取法於天。雖天亦不辯貧富、貴賤、遠邇、親疏,賢者舉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廢之。

然則富貴爲賢,以得其賞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賞何也?曰:其爲政乎也,兼而愛之,從而利之,又率之萬民,以尚尊天、事鬼,愛利萬民。是故天鬼賞之,立爲天子,以爲民父母。萬民從而譽之曰“聖王”,至今不已。則此富貴爲賢,以得其賞者也。然則富貴爲暴,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其爲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從而賊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詬天侮鬼,賊傲萬民。是故天鬼罰之,使身死而爲刑戮,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絕無後嗣,萬民從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則此富貴爲暴,而以得其罰者也。

然則親而不善,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伯鯀,帝之元子,廢帝之德庸,既乃刑之於羽之郊,乃熱照無有及也,帝亦不愛。則此親而不善以得其罰者也。

然則天之所使能者,誰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書《呂刑》道之曰:“皇帝清問下民,有辭有苗①。曰:‘羣后之肆在下,明明不常,鰥寡不蓋。德威維威,德明維明。’。乃名三後②,恤功於民。伯夷降典,哲民維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種,農殖嘉穀。三後成功,維假③於民。”則此言三聖人者,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索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則天鄉④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則不窕⑤,小用之則不困,修用之則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

《周頌》道之曰:“聖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於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①,下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與同常。”則此言聖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以修久也。故聖人之德蓋總乎者也。今王公大人慾王、正諸侯,夫無德義,將何以哉?其說將必挾震威強。今王公大人將焉取挾震威強哉?傾者民之死也!民生爲甚欲,死爲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屢至。自古及今,未嘗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諸侯者也。今大人慾王天下,正諸侯,將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後世,故②不察尚賢之本也?此聖人之厚行也。

哲學著作《墨子》:09章·尚賢(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有辭有苗:譴責有苗部落。

② 名三後:命令伯夷、大禹、后稷三人。

③ 假:降福,受福。

④ 鄉:通“享”

⑤ 窕:不滿。

① 承:聳立。

② 故:與“胡”同。

【翻譯】

所以古代的帝王確實能以尚賢使能來治理國政的,這是取法於上天。唯有上天不分貧富、貴賤、遠近、親疏的人,只要是賢人就推舉重用他,凡是不肖之徒就壓制和遺棄他。

哲學著作《墨子》:09章·尚賢(中)(3),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既然這樣,那麼,那些富貴而行仁政的,受到獎賞的是誰呢?回答說:像從前幾代的聖王堯、舜、禹、湯、文、武等都是。他們是因爲什麼而得到上天賞賜呢?回答說:他們治理天下,仁愛天下,爲人民造福,又率領天下萬民崇尚尊天事鬼,愛護百姓。所以鬼神賞賜他們,立他們爲天子,做百姓的父母。百姓從而稱讚他們爲“聖王”,直到現在還頌揚不止。這就是富貴而又行仁政因而得到上天的賞賜的人。那麼富貴行暴而得到懲罰的又是哪些人呢?回答說:像夏商周三代的暴君桀、紂、幽、厲就是。怎麼知道呢?回答說:他們統治天下,互相仇恨和殘害,又率領天下的百姓咒罵上天,侮辱鬼神,殘害萬民。所以上天鬼神懲罰他們,使他們被刑戮,子孫後代流離失所,家室毀滅,沒有後代,萬民從而毀罵他們爲“暴王”,直到現在還沒有休止。這就是富貴行暴而得到的懲罰。

那麼,作爲君王的親族由於做不好事而受到懲罰的又有哪些呢?回答說:如從前的伯鰥,是帝顓頊的長子,敗壞了顓頊帝的功德,被流放到羽山的郊野,那是終年暗無天日的地方,舜帝一點也不可憐他。這就是與君王有親但是做不好事,而受到上天懲罰的例子。

那麼,上天所能任用的是哪些人呢?回答說:像古代的大禹、后稷、皋陶就是。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先王留下的書籍《呂刑》說過:“堯帝詢問百姓所患,百姓都回答有苗部落是最大的禍害。堯帝說:‘各位君主以及在下執事之人,凡是有德之人即可顯用,鰥寡之人也沒有關係。建立在德上的威嚴纔是真正的威嚴,建立在德上的明察纔是真正的明察。’於是命令伯夷、大禹、后稷三君,爲人民辦事。伯夷制定典禮,使百姓有法可依;大禹平治水土,爲山川命名;后稷指導農業生產,讓百姓多收糧食。這三君的成功,有恩於民。”這說的是三位聖人,謹言慎行,深思熟慮,尋求天下不被注意的事情和遺漏的利益,以此來敬奉上天,那麼上天享用他們的功德;以此來下施於萬民,那麼人民將大受其惠,終身受用無窮。所以先王說:“這個就是道,大而用之,無窮無盡,小而用之,不困不頓,長遠用之,民受其惠,終身享用不盡。”

《周頌》上說:“聖人的,像天一樣崇高,像地一樣寬廣,昭明天下。像大地一樣堅固,像山一樣聳立,不開裂、不崩塌;像太陽一樣光芒萬丈,像月亮一樣無比光明,跟天地一樣長久。”這說明聖人的彰明博大,堅牢而長久。所以聖人的德行,是能夠總括天地的一切美德。現在的王公大人想一統天下,稱霸諸侯,如果沒有德和義,那將憑藉什麼呢?他們說將用實力政策對付強硬的對手。現在王公大人怎麼能使用威力對付強大的對手呢?這隻能帶來人民的死亡。人民的生存願望都是十分強烈的,對死亡卻十分厭惡。人民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而常常得到他們所厭惡的。從古到今,還沒有人能靠這一統天下、稱霸諸侯的。現在的王公大人想一統天下,稱霸諸侯,把自己的願望推行於當代,又名垂於後世,爲什麼不研究崇尚賢士這一爲政的根本呢?這是聖人崇高的德行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