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12章 尚同(中)(2)

本篇與上篇一樣,都是從“尚同”,即服從天子的角度來治理國家。一個國家需要一個統治者來管理,要不然這個國家將成爲一盤散沙,無法管理,最終這個國家只能消亡。因此,國君治理國家需要“尚同”。衆所周知,意見太多,很難統一,而國家的治理需要的就是統一的觀點。但“尚同”也不是憑空而來的,他同樣需要“尚賢”,尊重賢者,把賢者的觀點統一起來,讓他爲天子服務。

雖然在墨子的主觀願望上以爲“尚同”是上天和鬼神的意志,是最公平合理的,但在客觀上,這種尚同於天下的說法,乃是幫助當時王公大人鞏固在人民面前已經動搖的威信的。

墨子說:“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請將欲富其國家,衆其人民,治其刑獄,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墨子認爲尚同是爲政的根本,他認爲尚同可以避免災禍,使國家富強。而他所提倡的“尚同”思想乃是以“天志”說爲基礎的。認爲這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聽從於上天的安排。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原文】

國君治其國,而國既已治矣,有率其國之萬民,以尚同乎天子,曰:“凡國之萬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之仁人也,舉之萬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說而不治哉?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則天菑將猶未止也。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飄風苦雨,荐臻①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故古者聖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害②。是以率天下之萬民,齊③戒沐浴,潔爲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④潔,犧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幣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時幾,聽獄不敢不中,分財不敢不均,居處不敢怠慢。曰:其爲正長若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長也,下者萬民有便利乎其長也。天鬼之所深厚而能強從事焉,則天鬼之福可得也。萬民之所便利而能強從事焉,則萬民之親可得也。其爲政若此,是以謀事得,舉事成,入守固,出誅勝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爲政者也。故古者聖王之爲政若此。

今之人曰:“方今之時,之正長猶未廢乎天下也,而天下之所以亂者,何故之以也?”子墨子曰:“方今之時之以正長,則本與古者異矣。譬之若有苗之以五刑然。昔者聖王制爲五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亂天下,則此豈刑不善哉?用刑則不善也。是以先王之書《呂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練①,折則刑,唯作五殺之刑,曰法。’則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爲五殺。則此豈刑不善哉?用刑則不善,故遂以爲五殺。是以先王之書《術令》之道曰:‘唯口出好興戎。’則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爲讒賊寇戎,則此豈口不善哉?用口則不善也,故遂以爲讒賊寇戎。”

故古者之置正長也,將以治民也。譬之若絲縷之有紀,而罔罟之有綱也。將以運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義也。是以先王之書《相年》之道曰:“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輕大夫師長,否用佚也。維辯②使治天均。”則此語古者上天鬼神之建設國都,立正長也,非高其爵,厚其祿,富貴佚而錯③之也。將此爲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危治亂也。故古者聖王之爲若此。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荐臻:聯綿詞,連續不斷,頻繁之意。

② 此句當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③ 齊:通“齋”。

④ 蠲:通“涓”,清潔。

① 練:與“靈”“命”一聲之轉。

② 辯:通“辨”,分設。

③ 錯:通“措”。

哲學著作《墨子》:12章·尚同(中)(2),原文、註釋及翻譯 第3張

【翻譯】

國君治理他的國家,而國內已治理好了,又率領他自己國內的百姓,與天子保持一致,說:“凡是國內的萬民,都要同天子保持一致,而不敢與下面勾結。天子認爲是對的,大家也必須認爲對;天子認爲錯的,大家也必須認爲錯。去掉你們不文明的語言,學習天子文明的語言;去掉你們不良的行爲,學習天子的好行爲。”天子本來就是天下最仁德的人,如果天下的萬民都以天子爲榜樣,那麼天下還有什麼治理不好的呢?考察天子能把天下治理好的原因是什麼呢?回答說:只因爲他能統一天下的意見,所以天下就治理好了。但是僅僅與天子保持一致,而還沒有同上持一致,那麼天災還是無法免除。所以當遇到氣候的寒熱失調,雪霜雨露降得不是時候,五穀不熟,六畜不蕃,疾疫流行,暴風驟雨等,這就是上天降下的懲罰,懲罰那些不與上持一致的人們。

所以古代的聖王,知道天帝鬼神所希望的,從而能避免天帝鬼神所憎惡的東西,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率領天下的萬民,齋戒沐浴,預備了潔淨而豐盛的酒飯,用來祭祀天帝鬼神。他們對鬼神的奉祀,對酒食祭品不敢不清潔,豬牛羊三牲不敢不肥碩;圭、璧、幣、帛不敢不符合數量,春秋兩季的祭祀,不敢錯過時間,審理獄訟,不敢不公正,分配財物,不敢不均勻,待人處事不敢怠慢禮節。這就是說:他們這樣當行政長官,在上的天帝鬼神優厚地看待他,在下的萬民也得到便利。鬼神優厚地看待他,而他們能努力辦事,那麼鬼神的降福就可得到。百姓有所便利,而他們能努力辦事,那麼他就可以得到萬民的愛戴了。他們這樣治理政事,謀劃問題,就有眉目,辦事就能成功,保衛城池堅不可摧,出戰征討一定取勝,這是什麼原因呢?回答說:只因爲他在治理政事上能統一意見。所以古代聖王治理政事是這樣的。

現在天下的人都說:“當今天下的各種行政長官還沒有廢除,而天下卻發生混亂,是什麼原因呢?”墨子說:“現代的行政長官,根本就和古代不同,就好像有苗制訂五刑那樣。古代的聖王制定五刑,用來治理天下;有苗制定五刑,卻用來擾亂天下。這難道就是刑法不好嗎?只不過是不善於適當運用刑法罷了。所以先王留下來的書籍《呂刑》上這樣記載:‘苗民不服從政令,就制定刑罰。他們制定了五種意在殺戮的刑罰,也叫正法。’這就是說,善於運用刑罰可以治理百姓,不善用刑罰就變成五種殺刑了。這難道是刑法不好嗎?這是運用刑律不得當,所以就變成了五種殺刑。所以先王的書《術令》(即《說命》)記載說:‘人之口,可以產生好事,也可以產生戰爭。’這說的就是善用口的,可以產生好事;不善用口的,就可以產生讒賊戰爭。這難道是口不好嗎?是由於不善用口,所以就變成讒賊戰爭。”

所以古時候設置行政長官,是拿來治理人民的。就好像絲線有總頭、漁網有鋼繩一樣,他們是用來管束天下淫暴之徒,並使之與上面協同一致的。因此在先王的書中、用老年人的話說過:“建立國家,設立都城,於是做帝王君王,但不能因而驕恣。用大夫師長輔佐,但不能因此逸樂。唯以普遍分別治理上天的公平之道。”這就是說古代上天、鬼神建設國都,設置行政長官,並不是爲了提高他們的爵位,增加他們的俸祿,使他們過富貴淫佚的生活,而是讓他們給萬民興利除害,使貧者富,使民少者衆,使危者安,使亂者治。所以古代聖王的作爲是這樣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