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九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九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萬章上》共九章。整個這九章都是孟子回答學生萬章的問題。可歸納《萬章上》爲三個關鍵詞:萬章、舜、辯誣。

第九章爲百里奚辯誣。針對“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的說法,孟子用一系列的反問句來爲百里奚辯解,雖然氣勢極盛,咄咄逼人,在邏輯上卻是不能自足的。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九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九節

【原文】

萬章問曰:“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1。’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爲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晉人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假道於虞以伐虢2。宮之奇諫,百里奚不諫。知虞公之不可諫而去之秦3,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幹秦穆公之爲污也4,可謂智乎?不可諫而不諫,可謂不智乎?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不可謂不智也。時舉於秦,知穆公之可與有行5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不賢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鄉黨自好者不爲,而謂賢者爲之乎?”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九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譯文】

萬章問道:“有人說:‘百里奚以五張羊皮的價錢把自己賣給秦國養牲畜的人,替人家飼養牛,以此來幹求秦穆公。’是真的嗎?”

孟子答道:“不,不是這樣的;這是好事之徒編造的。百里奚是虞國人。晉人用垂棘產的璧和屈地所產的馬向虞國借路,來攻打虢國。宮之奇加以勸阻,百里奚卻不加勸阻。他知道虞公是勸不動的,因而離開故土,搬到秦國,這時已經七十歲了。他竟不知道用飼養牛的方法來幹求秦穆公是一種齷齪行爲,可以說是聰明嗎?但是,他預見到虞公不可能納諫,便不加勸阻,誰又能說這人不聰明呢?他又預見到虞公將被滅亡,因而早早離開,又不能說他不聰明。他在秦國被推舉出來,恰逢其時,更知道秦穆公是一位可以一道有所作爲的君主,因而輔佐他,誰又能說這人不聰明呢?當上秦國的卿相,使穆公聲名赫赫於天下,而且流芳後世,不是賢者,能夠做到這些嗎?賣掉自己來成全君主,鄉村中潔身自愛的人尚且不肯,反而說賢者願意幹嗎?”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九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3張

【註釋】

(1)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爲了幫助理解,將這兩句話稍加改動:百里奚以五羊之皮自鬻於秦之養牲者,食牛以要秦穆公。食(sì),給……吃;食牛,即給牛吃,喂牛;要,音yāo,要官做。

(2)“晉人”至“以伐虢”:垂棘,晉國地名,今未詳所在;屈產之乘,屈地所生足以駕車的良馬;假道,借道,借路。

(3)去之秦:離開(虞國)到秦國去;去,離開。

(4)“曾不知”至“爲污也”:曾,竟然;幹(gān),求。

(5)有行:有爲。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