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傀儡子爲何被稱爲“郭禿”呢?有什麼含義呢?

傀儡子爲何被稱爲“郭禿”呢?有什麼含義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禿到底是什麼呢,古代對傀儡子的俗稱,出自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它是傀儡戲中最常見的角色,造型詼諧惹笑,演出滑稽風趣,對白或唱詞諷刺幽默,娛樂了人們千百年,成爲歷久不衰的木偶名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傀儡子爲何被稱爲“郭禿”呢?有什麼含義呢?

“郭禿”出自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俗名傀儡子爲郭禿,有故實科?”答曰:“《風俗通》雲:‘諸郭皆諱禿。’當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禿者,滑稽戲調,故後人爲其象,呼爲郭禿,猶《文康》象庚亮耳。”

有人問:“俗稱傀儡戲叫郭禿,有什麼典故嗎?”我回答說:“《風俗通》上面講;姓郭的人都忌諱禿字。當是前代人有姓郭而患禿頭病的人、善於滑稽調笑、所以後人就製作了他的形像,它叫做郭禿,就像《文康》樂舞中出現的庚帝的形像一樣。

傀儡子爲何被稱爲“郭禿”呢?有什麼含義呢? 第2張

郭禿是傳統傀儡戲(木偶戲)中常見的人物,推其由來,是北齊(公元550─557年)高緯所好的「郭公」。北朝士大夫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書證》中載:「俗名傀儡子爲郭禿」,證明北齊或更早的年代,民間已將傀儡子稱爲「郭禿」。他又引《風俗通》中「諸郭皆諱禿」來表明「郭禿」的由來,推斷前朝「有姓郭而病禿者」因一生善於「滑稽戲調」,後人以傀儡模仿他的表演,而稱之「郭禿」。

唐朝概稱傀儡戲爲「郭郎」。宋人又稱之爲「郭郎」或「鮑老」。元明之際成形的陝西合陽提線木偶戲,至今仍能看到流傳數輩的「來報子」(癩皰子)形象;其「發正禿」的臉譜造型近似戲曲中的丑角,可演多角,其特點是幽默風趣的滑稽表演。據當地老藝人說,「來報子」原姓郭。看來,「來報子」仍保留了北齊「郭禿」的痕跡。

「郭禿」的造型詼諧惹笑,演出滑稽風趣,對白或唱詞諷刺幽默,娛樂了人們千百年,成爲歷久不衰的木偶名人。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傀儡子”,是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形式。中國的木偶戲興起於漢代,至唐代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戲。宋代是我國木偶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木偶的製作工藝和操縱技藝進一步成熟。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明代木偶戲已流行全國各地,經濟發達的南方各省區木偶戲更爲繁榮,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說。清代以後木偶戲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流行範圍廣,而且演出的聲腔也日益增多。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爲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藥發木偶五種。

木偶藝術精美絕倫,令人歎爲觀止。除了藝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藝術和操作裝備也是吸引廣大觀衆的一個重要方面。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