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上》共二十八章。第二章一是講君主臣子都當盡責,君主要法堯舜,臣子要像舜事堯那樣事君;二是講君主不能殘民以逞,否則“人相食,要上書的”,“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節

【原文】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1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2,名之曰‘幽’‘厲’3,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雲:‘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4。’此之謂也。”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圓規和曲尺是方和圓的極致,聖人是爲人的極致。要做君主,就要盡君主之道;要做臣子,就要盡臣子之道。這兩者都只要效法堯和舜就行了。不像舜服事堯那樣服事君上,便是對君主的不恭敬;不像堯治理百姓那樣治理百姓,便是對老百姓的殘害。孔子說:‘治理國家無非二者,行仁政或不行仁政罷了。’暴虐百姓太過分,那君主便會被臣下所殺,國家也將隨之滅亡;不太過分,君主也岌岌可危,國力也將隨之削弱,死了也將諡爲‘幽’‘厲’,即使他有孝子賢孫,經歷一百代也揹着個壞名聲而不能更改。《詩經》說過:‘殷商的鏡子並不遙遠,就是那前一代的夏朝。’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至:極。

(2)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孟子譯註》翻譯這段爲:“暴虐百姓太厲害,本身就會被殺,國家會被滅亡;不太厲害,本身也會危險,國力會被削弱,死了的諡號叫做‘幽’,叫做‘厲’。”在註釋中又說:“焦循《正義》從趙佑《溫故錄》之說作如此句讀:‘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譯文便當如此:‘暴虐百姓,重則本身被殺,國家被滅亡;輕則本身危險,國家削弱。’‘甚’和‘不甚’不是指‘暴’的程度,而是指後果的輕重,此說亦通。”逢彬按,後一說不可通。因爲,如果爲前說,“甚”“不甚”作補語,其語義指向爲前文“暴其民”;如此,則類似例子極多,如:“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孟子·梁惠王下》)若如趙佑所讀,則“甚”“不甚”的語義指向爲其後文“身弒國亡”“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我們未見其例。

(3)幽厲:周朝有幽王和厲王,是昏君、暴君的代表。

(4)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見《詩經·大雅·蕩》;古代鏡子是用銅鑄的,叫作“鑑”。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