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三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三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萬章上》共九章。整個這九章都是孟子回答學生萬章的問題。可歸納《萬章上》爲三個關鍵詞:萬章、舜、辯誣。

第三章仍是這一主題,萬章提問:“仁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對別人,就加以懲處;對弟弟,就封以國土?”萬章所提,無疑是義正詞嚴的,孟子接着的回答就有些曲爲之說了,說什麼“仁人對於弟弟……只是親近他喜愛他罷了。親近他,便想讓他貴;喜愛他,便想讓他富。把有庳國封給他,就是讓他又富又貴。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卻是個老百姓,可以說是親近他喜愛他嗎?”對這些,我們大可以置之一笑。舜對弟弟的偏袒自然不能服衆,於是就流傳着一些有關舜、瞽瞍和象的傳言.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三節

【原文】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爲事,立爲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萬章曰:“舜流共工於幽州1,放驩 兜於崇山2,殺三苗於三危3,殛鯀於羽山4,四罪而天下鹹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5。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爲天子,弟爲匹夫,可謂親愛之乎?”

“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曰:“象不得有爲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暴彼民哉?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6’。此之謂也。”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三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萬章問道:“象天天把謀殺舜作爲頭等大事,等舜做了天子,卻僅僅流放他,這是爲什麼呢?”孟子答道:“其實是封他爲諸侯,也有人說是流放。”

萬章說:“舜流放共工到幽州,發配兜到崇山,在三危殺了三苗之君,在羽山誅殺了鯀,這四人被治罪,便天下歸服,這是懲處了不仁之人的緣故。象最不仁,卻封給他有庳之國。有庳國的百姓又有什麼罪過呢?仁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對別人,就加以懲處;對弟弟,就封以國土?”

孟子說:“仁人對於弟弟,不忍氣吞聲,也不耿耿於懷,只是親近他喜愛他罷了。親近他,便想讓他貴;喜愛他,便想讓他富。把有庳國封給他,就是讓他又富又貴。本人做了天子,弟弟卻是個老百姓,可以說是親近他喜愛他嗎?”

萬章說:“我請問,爲什麼有人說是流放呢?”孟子說:“象不能在他的國土上爲所欲爲,天子派遣了官吏來治理國家,繳納貢稅,所以有人說是流放。能讓象對那些百姓施暴嗎?〔當然不能。〕即便這樣,舜還是想常常看到象,象也不斷地來和舜相見。〔古書上說:〕‘不必等到朝貢的時候,平常也以政治需要爲由而來接待。’就是說的這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三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流共工於幽州:共工,水官名;幽州,在今北京密雲東北。

(2)放 兜於崇山:放,流放;(h uān)兜,堯舜時大臣;崇山,在今湖南張家界。

(3)殺三苗於三危:三苗,國名;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東南。

(4)殛鯀於羽山:殛(jí),誅殺;羽山,當在今江蘇贛榆界;鯀,大禹的父親。

(5)有庳:古籍均認爲有庳在今湖南道縣北;庳,音bì。

(6)不及貢,以政接於有庳:這兩句疑是《尚書》逸文。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