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萬章上》共九章。整個這九章都是孟子回答學生萬章的問題。可歸納《萬章上》爲三個關鍵詞:萬章、舜、辯誣。

第七章爲伊尹辯誣:不是“以割烹要湯”,而是伊尹想要“使是君爲堯舜之君”,“使是民爲堯舜之民”,伊尹是想着“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所以“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七節

【原文】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1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2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湯使人以幣3聘之,囂囂4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爲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

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爲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爲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1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2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3。’”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譯文】

萬章問道:“有人說,‘伊尹通過做廚子來向湯求取’,有這麼回事嗎?

”孟子答道:“不,不是這樣的;伊尹在莘國的郊野種地,而以堯舜之道爲樂。如果不合乎道,不合乎義,縱然把天下給他作俸祿,他也不會回頭看一下;縱然有四千匹馬系在那裏,他也不會看它一眼。如果不合乎道,不合乎義,便一點也不給別人,也一點不從別人那兒拿走。

湯曾讓人拿禮物去聘請他,他卻平靜地說:‘我要湯的聘禮幹嘛呢?我何不呆在田野裏,就這樣以堯舜之道自娛呢?’

湯幾次派人去聘請他,不久,他便完全改變了態度,說:‘我與其呆在田野裏,就這樣以堯舜之道自娛,又爲何不讓當今的君主做堯舜一樣的君主呢?又爲何不讓現在的百姓做堯舜時代一樣的百姓呢?〔堯舜的盛世,〕我爲何不讓它在我這個時代親眼見到呢?’”

“‘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讓先知先覺者來使後知後覺者有所覺悟。我呢,是百姓中的先覺者;我就得拿堯舜之道讓這些人民有所覺悟。不由我去喚醒他們,那又有誰呢?’伊尹是這樣想的:在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個男子或一個婦女,沒有被堯舜之道的雨露所沾溉,便好像自己把他推進山溝裏讓他***一樣。他就是如此把匡服天下的重擔挑在自己肩上。所以一到湯那兒,便用討伐夏桀、拯救百姓的道理來說服湯。我沒有聽說過,先自己不正,卻能夠匡正別人的;更何況先自取其辱,卻能夠匡正天下的呢?聖人的行爲,各有不同,有的疏遠君主,有的靠攏君主,有的離開朝廷,有的留戀朝廷,歸根到底,都要潔身自好而已。我只聽說過伊尹用堯舜之道向湯求取,沒有聽說過他用的是廚子的身份。《伊訓》說過:‘上天的討伐,是在牧宮開始的,我不過從亳邑開始謀劃罷了。’”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3張

【註釋】

(1)莘:音shēn,國名,故址在今河南開封。

(2)介:通“芥”,微不足道的東西。

(3)幣:帛,這裏的意思是以布帛相贈。

(4)囂囂:空閒的樣子。

(5)與:與其。

(1)內:同“納”。

(2)說:音shuì,遊說。

(3)“《伊訓》”至“自亳”: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伊訓》,《尚書》逸篇名,今本《尚書·伊訓》爲僞古文;造,開始;牧宮,桀所居之處;朕,伊尹自稱;載,開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