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萬章上》共九章。整個這九章都是孟子回答學生萬章的問題。可歸納《萬章上》爲三個關鍵詞:萬章、舜、辯誣。

第六章針對“禹的時候道德衰微,天下不傳賢而傳子”的傳言來辯誣。孟子的解釋,一是禹的兒子啓賢,而接班人益輔佐禹時間尚短禹就去世,所以百姓都歸向啓而不歸向益了。豈其然乎?恐怕永遠成謎了。二是歸結爲天命。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

【原文】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1,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2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啓3,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啓,曰,‘吾君之子也’。丹朱4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於民久。啓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爲也。”

“莫之爲而爲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1,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3,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於亳4。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孔子曰:‘唐虞禪,夏後殷周繼,其義一也。’”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譯文】

萬章問道:“有人說:‘到禹的時候道德就衰微了,天下不傳給賢良,卻傳給兒子。’有這樣的事嗎?”孟子答道:“不,不是這樣的;天讓授予賢良,便授予賢良,天讓授予兒子,便授予兒子。從前,舜把禹推薦給天,十七年之後,舜逝世了,三年之喪完畢,禹〔爲着要讓位給舜的兒子,〕便躲避到陽城去。天下百姓跟隨禹,就好像堯死了以後他們不跟隨堯的兒子卻跟隨舜一樣。禹把益推薦給天,七年之後,禹死了,三年之喪完畢,益〔又爲着讓位給禹的兒子,〕便迴避到箕山之北去。當時朝見天子的人和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裏,而去啓那裏,說:‘他是我們君主的兒子啊。’民歌手也不歌頌益,而歌頌啓,說:‘他是我們君主的兒子啊。’堯的兒子丹朱不好,舜的兒子也不好。而且舜輔佐堯,禹輔佐舜,經年曆久,爲老百姓謀幸福的時間長。〔啓和益的事就不同。〕啓很賢明,能夠認真地繼承禹的傳統。益輔佐禹,未能歷久經年,爲百姓謀幸福的時間短。從舜到禹,再從禹到益,相隔已經好長時間了,他們兒子是好是壞,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沒有人很想做而竟做到了的,是天意;沒有人叫他來而竟來了的,是命運。憑老百姓的身份而得到天下的,他的德行必然要像舜和禹那樣,而且還要有天子推薦他,所以孔子便沒有得到天下。世襲而擁有天下,卻被天所廢棄的,一定要像夏桀、商紂那樣暴虐無道,所以益、伊尹、周公便沒有得到天下。伊尹輔佐湯推行王道於天下,湯死了,太丁未立即死,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在位四年〔,太丁的兒子太甲又繼承王位〕。太甲推翻了湯的法度,伊尹便流放他到桐邑。三年之後,太甲悔過,自我怨恨,自我懲戒,在桐邑那地方,能夠以仁居心,向義努力;三年之後,便能夠聽從伊尹對自己的教訓了,然後又回到亳都做天子。周公未能得到天下,正好像益在夏朝、伊尹在殷朝一樣。孔子說過:‘唐堯虞舜以天下讓賢,夏商周三代卻傳於子孫,道理是一樣的。’”

《孟子》:萬章章句上·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3張

【註釋】

(1)陽城:在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告成鎮。

(2)箕山:在今河南登封東南。

(3)啓:禹之子。

(4)丹朱:本名朱,後封于丹,故稱丹朱。

(1)外丙、仲壬:甲骨文分別作“卜丙”“中壬”。

(2)桐:在今河南偃師西南。

(3)自艾:自我懲罰;艾,音yì,懲戒,懲治。

(4)亳:音bó,當在今河南偃師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