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節

【原文】

鄒與魯哄1。穆公2問曰:“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5,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6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7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8,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9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10!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鄒國和魯國發生了爭鬥。鄒穆公問孟子說:“這一次衝突,我的官員死難了三十三人,老百姓卻沒有一人爲這事兒而死的。殺了他們吧,又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又憎恨他們瞪着兩眼看着長官被殺卻不去救。該怎麼辦纔好呢?”

孟子答道:“災荒年歲,您的百姓,年老的棄屍於溝壑之中,年輕力壯的便四處逃難,這樣的幾乎有一千人了。而您的穀倉裏堆滿了糧食,庫房裏裝滿了財寶。這種情形,您的官員們誰也不來報告,這就是在上位的人對百姓漠然視之,甚至還殘害他們。曾子說過:‘警惕呀,警惕呀!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就怎樣回報你呀!’那百姓今兒可逮着報復的機會了。您不要責備他們吧!您如果實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會愛護他們的上級,情願爲他們的長官犧牲了。”

【註釋】

(1)哄:音hòng,爭鬥。

(2)穆公:當是鄒穆公;孟子是鄒人,所以穆公問他。

(3)有司:有關部門。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4)莫之死:可理解爲“莫死之”,意爲“沒有人爲他們犧牲”。

(5)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疾”是主要動詞,痛恨的意思;其他則爲“疾”的賓語。

(6)轉:棄屍。

(7)幾:幾乎。

(8)有司莫以告:即“有司莫以之告”,有關部門沒有誰把以上情況告訴(百姓);介詞“以”的賓語經常省略,這裏省略的賓語“之”指“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等情形。

(9)曾子:孔子弟子曾參。

(10)君無尤焉:無,同“毋”,不要;尤,責備,怪罪。楊伯峻先生《孟子譯註》注云:“尤,動詞,責備、歸罪之意。”他譯爲:“您不要責備他們吧!”但中華書局焦循《孟子正義》沈文倬先生點校本作“君無尤焉?”然則,此句當譯爲“您難道沒有過錯嗎?”我們認爲當從《孟子譯註》。因爲句末語氣詞“焉”之出現於疑問句,須有“何”“奚”等疑問代詞伴隨出現,例如:“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孟子·梁惠王上》)也有例外:“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暨,況不禮焉?”(《左傳·隱公六年》)這句是用“況”來表反問。以上條件,“君無尤焉”都不具備。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