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2),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2),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2)

【原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爲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抑爲采色1不足視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爲是哉?”曰:“否;吾不爲是也。”2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闢3土地,朝4秦楚,蒞5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爲求若6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7。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以若所爲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爲之,後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曰:“鄒8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爲孰勝?”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衆,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9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訴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10,不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2),原文、譯文及註釋

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若11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12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爲也?是故明君制13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14;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15。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16,奚17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18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19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20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

宣王說:“不,我爲什麼非要這樣做才快活呢?這樣做,不過是追求滿足我最大的願望啊。”孟子說:“我可以聽聽王的最大願望嗎?”宣王只是笑,不作聲。

孟子接着說:“是爲了肥美的食物不夠吃嗎?是爲了輕暖的衣服不夠穿嗎?或者是爲了鮮豔的色彩不夠看嗎?是爲了曼妙的音樂不夠聽嗎?是爲了貼身的小臣不夠您使喚嗎?這些,您的臣下都能儘量供給,但是王真的是爲了這些嗎?”宣王說:“不,我不是爲了這些。”

孟子說:“那麼,您的最大願望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廣闢疆土,您是想要秦楚來朝,您是想要治理華夏而撫有四夷。不過,以您這樣的作爲來滿足您這樣的願望,就好比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宣王說:“有這樣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這更嚴重呢!爬上樹去抓魚,雖然抓不到,卻沒有災禍。以您這樣的作爲去滿足您這樣的願望,殫精竭慮去幹了,〔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有災禍在後頭。”

宣王說:“〔這是什麼道理呢?〕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子說:“假設鄒國和楚國打仗,王以爲誰會勝利呢?”宣王說:“楚國會勝。”

孟子說:“這樣看來,小國本來就不可以抗拒大國,人少的國家也不可以抗拒人多的國家,弱國不可以抗拒強國。現在華夏的土地,有九個縱橫各一千里那麼大,齊國不過佔有它的九分之一。憑九分之一想叫九分之八歸服,這跟鄒國抗拒楚國有什麼不同呢?〔既然這條路根本行不通,那麼,〕爲什麼不從根基着手呢?現在王如果能改良政治,廣施仁德,使天下的士大夫都想站立在齊國的朝廷,莊稼漢都想耕種在齊國的田野,行商坐賈都想把貨物囤積在齊國的市場,來往旅客都想奔走在齊國的路途,各國痛恨本國君主的人也都想到王這兒來一吐苦水。若能做到這樣,又有誰能抵擋得住呢?”

宣王說:“我頭腦昏亂,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了;但希望您老人家輔導我達到目的,明明白白地教導我。我雖不聰明,也不妨試它一試。”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2),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孟子說:“沒有固定的產業而有恆定的信念,只有士人才能夠做到。如果是一般人,就沒有固定的產業,因而也沒有恆定的信念。若沒有恆定的信念,就會胡作非爲,違法亂紀,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等到他犯了法,然後再處以刑罰,這等於陷害。哪有仁愛的人坐了朝廷之位卻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定人們的產業,一定要使他們上足以贍養父母,下足以撫養妻兒;好年成一年到頭吃得飽,壞年成也不至於餓死或逃亡;然後驅使他們往善良的路上走,這樣老百姓要聽從教導也容易。現在呢,規定人民的產業,上不足以贍養父母,下不足以撫養妻兒;好年成一年到頭困苦,壞年成則要麼死要麼逃。這樣,每個人要活一口氣都怕做不到,哪有閒工夫學習禮義呢?”

“王如果要施行仁政,爲什麼不從根基着手呢?每家都有五畝地的宅院,院裏種滿桑樹,五十歲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綿衣了。雞、狗和豬的畜養,不要耽誤繁殖的時機,七十歲以上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每家都有百畝田地,不耽誤他的農時,八口之家就可以吃飽肚子了。好好地辦些學校,反覆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教育他們,那麼,鬚髮斑白的老人也就用不着揹負、頭頂着重物奔波於道路上了。七十歲以上的人有絲綿衣穿,有肉吃,平民百姓不受凍餓,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服的,是從未有過的事。”

【註釋】

(1)采色:即“彩色”。

(2)便嬖:音pián bì,得到王的寵幸且朝夕相伴者。

(3)闢:開闢。

(4)朝:使其朝覲。

(5)蒞:音lì,臨。

(6)若:如此,後來寫作“偌”。

(7)殆有甚焉:殆,可能。逢彬按,《孟子譯註》:“有,同又。”似未達一間。a.周秦典籍中未見“殆又”,而其他“殆有”之“有”均本字。b.此句爲孟子回答王所言“若是其甚與”所說,“有甚”作謂語。當時語言中,“有甚”常見,“甚”是“有”的賓語。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節(2),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3張

(8)鄒:國名,就是邾國,國土極小。

(9)蓋:同“盍”,“何不”的合音。

(10)惛:同“昏”。

(11)若:至於。

(12)罔:同“網”,網羅,陷害。

(13)制:制定法度。

(14)死亡:逢彬按,《孟子》時代,“死亡”是一個短語,意爲死去和逃亡;不是意爲“死掉”的一個詞。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

(15)輕:輕易,容易。

(16)贍:音shàn,足夠。

(17)奚:何。

(18)盍:“何不”的合音。

(19)申:重申,一再地說。

(20)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頒白者,鬚髮花白的老者;負戴,揹負和用頭頂着(重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