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下》共三十三章。二十五章說的道理和龜兔賽跑寓言類似。二十六章說明只有弄清楚萬事萬物的來龍去脈,任何高深的道理,都容易弄清楚;這讓我們驚詫的研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鐵律,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如何知曉得如此透徹?二十七章講述在喪禮上,孟子依禮節規範不和王說話,後者怪罪,孟子據實反駁。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節

【原文】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1人,齊2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1而已矣。故者以利2爲本。所惡於智者,爲其鑿也。如3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4,可坐而致也。”

公行子1有子之喪,右師2往吊。入門,有進而與右師言者,有就右師之位而與右師言者。孟子不與右師言,右師不悅曰:“諸君子皆與言,孟子獨不與言,是簡也。”孟子聞之,曰:“禮,朝廷不歷3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我欲行禮,子敖以我爲簡,不亦異乎?”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如果西施沾上了污穢,那別人走過的時候,也會捂着鼻子;但即便是面目醜陋的人,如果他齋戒沐浴,也就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說:“天下的人都說萬物本性,只要能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便行了。弄清它的來龍去脈,是爲了發揮。我們討厭聰明,是因爲聰明容易讓人鑽牛角尖。如果聰明人像禹疏導河道讓它順其自然一樣,就不必討厭聰明瞭。禹治理水患,就是讓水的運行像沒事一樣〔,順着它的本性流向下游,奔騰入海〕。如果聰明人也都能像沒事一樣〔順着大自然的法則而行〕,那就具有大智慧了。天極高,星辰極遠,只要能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以後一千年的冬至,都可以坐着推算出來。”

公行子死了兒子,右師去弔唁。他一進門,就有人上前和他說話;〔他坐下後,〕又有人走近他的座位和他說話。孟子不和他說話,他不高興,說:“各位大夫都和我說話,只有孟子不和我說話,這是怠慢我王哪。”孟子聽說了,便說:“依禮節,在朝廷中,談話不能越位,作揖也不能越過石階。我依禮而行,子敖卻以爲我怠慢了他,這不很奇怪嗎?”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惡:醜。

(2)齊:同“齋”。

(1)故:緣故,本性。

(2)利:有利,優點。

(3)如:這一“如”的上下文只有鬆散的聯繫,可不譯。

(4)日至:夏至與冬至,此處指冬至。

(1)公行子:齊國大夫。

(2)右師:官名;其人即“蓋大夫王”(《公孫丑下》第六章),字子敖。

(3)歷:跨越,越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