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

【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爲不多矣。苟爲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晉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不辭千里長途的辛勞而來,是不是將給我國帶來利益呢?”

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說利呢?也要有仁義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說‘怎樣纔有利於我的國家呢?’大夫也說‘怎樣纔有利於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會說‘怎樣纔有利於我自己呢?’這樣,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國家便危險了!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裏,殺掉它的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裏,殺掉它的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在一萬輛裏頭,他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裏頭,他就擁有一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不說是夠多的了。假若他把‘義’拋諸腦後而事事‘利’字當先,那他不把國君的一切都剝奪,是不會滿足的。從沒有以‘仁’存心的人會遺棄父母的,也沒有以‘義’存心的人會怠慢君上的。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爲什麼一定要講‘利’呢?”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惠”是他的諡號。公元前339年,魏國都城由安邑遷往大梁(今河南開封),所以又叫梁惠王。他在即位最初二十幾年內,使魏國在戰國諸雄中最爲強大。本篇名爲“梁惠王章句上”,是因爲《孟子》的篇名和《論語》一樣,不過是擇取每篇開頭的一個重要的詞或詞組而已。“章句”是漢代經學家常用的術語,即分析古書章節句讀的意思。在這裏,用作訓解古書的題名。這裏“梁惠王章句上”是東漢趙岐所著《孟子章句》的舊題,他把《孟子》七篇各分爲上下兩卷,所以這裏題爲“章句上”。

(2)叟:音sǒu,老先生。

(3)亦:意義較虛,有“也不過是”的意義;這一意義似乎也可譯爲“只”,但兩者還是有所不同。

(4)庶人:平民;庶,音shù。

(5)上下交徵利:徵,取。交,交互,互相。該詞是由“交叉”義引申出交互、互相義,常用爲狀語。而“互相”義是雙方(或多方)同時、一道(做某事),因此,訓作“俱”,也即“都”,也差不離。在“上下交徵利”這句中,譯爲“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無疑是較爲準確的,而某書用“上下都追逐私利”來“糾正”之,則未達一間。詳見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6)弒:以下殺上,以卑殺尊。

(7)萬乘之國、千乘之國:兵車一輛叫一乘;乘,音shèng。春秋戰國時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國家的大小強弱;戰國七雄爲萬乘,宋、衛、中山、東周、西周爲千乘。

(8)千乘之家、百乘之家:古代的執政大夫有一定的封邑,擁有這種封邑的大夫叫家。

(9)苟:假如,假設,如果。

(10)饜:音yàn,飽,滿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