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告子下》共十六章。第六章,孟子面臨功業未立而離去的指責和用賢則“魯之削也滋甚”的風評,指出,1.“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2.“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爲苟去。君子之所爲,衆人固不識也。”我的離去,和孔子相彷彿。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節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原文】

淳于髡曰:“先名實1者,爲人也;後名實者,自爲也。夫子在三卿2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污君,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3爲政,子柳4、子思爲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曰:“昔者王豹處於淇1,而河西2善謳;綿駒處於高唐3,而齊右4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爲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

曰:“孔子爲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5,不稅冕而行6。不知者以爲爲肉也,其知者以爲爲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爲苟去。君子之所爲,衆人固不識也。”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譯文】

淳于髡說:“看重名譽功業是爲了經世濟民,輕視名譽功業是爲了獨善其身。您貴爲齊國三卿之一,名譽和功業都還沒上達君主下及臣民,您就要離開,仁人原來是這樣的嗎?”

孟子說:“處在卑賤的地位,不以自己賢人之身服事不肖之人的,有伯夷在;五次去湯那兒,又五次去桀那兒的,有伊尹在;不討厭污穢的君主,不拒絕卑微的職位,有柳下惠在。三個人的行爲雖不相同,但趨向是一致的。這一致是什麼呢?應該說,就是仁。君子只要仁就行了,爲什麼一定要相同呢?”

淳于髡說:“當魯繆公的時候,公儀子主持國政,泄柳和子思都是臣子,魯國的削弱卻更厲害,賢人對國家無用,就像這樣的呀!”

孟子說:“虞國不用百里奚,因而滅亡;秦穆公用了他,因而稱霸。不用賢人即亡國,即便想要割地求和而苟且偷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淳于髡說:“從前王豹住在淇水之旁,河西的人都會唱歌;綿駒住在高唐之上,齊國西部的人都會唱歌;華周杞梁的妻子痛哭她的丈夫,因而改變了國家風尚。裏面有什麼,一定會顯現於外面。如果從事某項工作,卻沒看到成績的,我不曾見過這樣的事。所以,要麼是沒有賢人,如果有賢人,我一定認識他。”

孟子說:“孔子任魯國司寇,不被重用,跟隨着去祭祀,祭肉也不見送來,便匆忙離開。不瞭解孔子的人以爲他是爲了祭肉,瞭解他的人明白他是爲了魯國失禮而離開。至於孔子,卻是想要揹着個小罪名而走,不想隨便離開。君子的所作所爲,芸芸衆生本來就是弄不清楚的。”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3張

【註釋】

(1)名實:名,聲譽;實,事功。

(2)三卿:上卿、亞卿、下卿。

(3)公儀子:即公儀休,魯國博士

(4)子柳:即泄柳。

(1)王豹處於淇:王豹,齊國的歌唱家;淇,音qí,水名,黃河支流,在河南境內。

(2)河西:指衛國,衛國在黃河西岸。

(3)綿駒處於高唐:綿駒,春秋時高唐的歌唱家;高唐,故城在今山東禹城西南。

(4)齊右:高唐在齊之西部,西在右(以朝南論),所以叫齊右。

(5)燔肉不至:燔,亦作“膰”,音fán,祭肉;古禮,宗廟社稷祭祀,必分賜祭肉與同姓之國以及有關諸人,表示“同福祿”。

(6)不稅冕而行:表示匆忙;稅,音tu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