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告子下》共十六章。第七章提出“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並給出了理由。7.14提出“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故“善戰者服上刑”,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節

【原文】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曰:“昔者王豹處於淇1,而河西2善謳;綿駒處於高唐3,而齊右4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爲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

曰:“孔子爲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5,不稅冕而行6。不知者以爲爲肉也,其知者以爲爲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爲苟去。君子之所爲,衆人固不識也。”

孟子曰:“五霸1者,三王2之罪人也;今之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之罪人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闢,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3;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4在位,則有讓5。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6移之。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虞國不用百里奚,因而滅亡;秦穆公用了他,因而稱霸。不用賢人即亡國,即便想要割地求和而苟且偷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淳于髡說:“從前王豹住在淇水之旁,河西的人都會唱歌;綿駒住在高唐之上,齊國西部的人都會唱歌;華周杞梁的妻子痛哭她的丈夫,因而改變了國家風尚。裏面有什麼,一定會顯現於外面。如果從事某項工作,卻沒看到成績的,我不曾見過這樣的事。所以,要麼是沒有賢人,如果有賢人,我一定認識他。”

孟子說:“孔子任魯國司寇,不被重用,跟隨着去祭祀,祭肉也不見送來,便匆忙離開。不瞭解孔子的人以爲他是爲了祭肉,瞭解他的人明白他是爲了魯國失禮而離開。至於孔子,卻是想要揹着個小罪名而走,不想隨便離開。君子的所作所爲,芸芸衆生本來就是弄不清楚的。”

孟子說:“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現在的諸侯,是五霸的罪人;現在的大夫,又是現在諸侯的罪人。天子巡行諸侯國叫作‘巡狩’,諸侯朝見天子叫作‘述職’。〔天子的巡狩,〕春天考察耕種,補助不足的人;秋天考察收穫,賙濟不夠的人。一進到某國的疆界,看到土地已經開闢,田野整治得很好,贍養老人且尊敬賢者,俊傑能人都有官位,那麼就有賞賜;賞賜用土地。如果一進入某國疆界,土地拋荒,老人遭遺棄,賢者不任用,搜刮聚斂之人竊據要津,那麼就有責罰。〔諸侯的述職,〕一次不朝,就降低爵位;兩次不朝,就削減土地;三次不朝,就把軍隊派去。所以天子用兵是‘討’而不是‘伐’,諸侯則是‘伐’而不是‘討’。五霸呢,是挾持一部分諸侯來攻伐另一部分諸侯的人;所以我說,五霸呢,是三王的罪人。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王豹處於淇:王豹,齊國的歌唱家;淇,音qí,水名,黃河支流,在河南境內。

(2)河西:指衛國,衛國在黃河西岸。

(3)綿駒處於高唐:綿駒,春秋時高唐的歌唱家;高唐,故城在今山東禹城西南。

(4)齊右:高唐在齊之西部,西在右(以朝南論),所以叫齊右。

(5)燔肉不至:燔,亦作“膰”,音fán,祭肉;古禮,宗廟社稷祭祀,必分賜祭肉與同姓之國以及有關諸人,表示“同福祿”。

(6)不稅冕而行:表示匆忙;稅,音tuō。

(1)五霸: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或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還有其他說法。

(2)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

(3)慶:獎賞。

(4)掊克:聚斂,這裏指聚斂之人;掊,音póu。

(5)讓:責備,責罰。

(6)六師:即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諸侯三軍、二軍、一軍不等,每軍12500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