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離婁下》共三十三章,第一章,講大舜和文王雖相隔千年,其法度卻是一樣的。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一節

【原文】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1,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2,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裏;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3,先聖後聖,其揆4一也。”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舜出生在諸馮,遷居到負夏,死在鳴條,那麼他是東方民族的人。文王生在岐周,死在畢郢,那麼他是西方民族的人。兩地相隔一千多裏,時代相差一千多年。他們得志時在中國的所作所爲,幾乎一模一樣,古代的聖人和後代的聖人,他們的原則是一樣的。”

《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一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諸馮、負夏、鳴條:這三處地名無考。

(2)畢郢:郢在今陝西咸陽東;郢轄於畢。

(3)符節:符和節都是古代表示印信之物,一般是剖爲兩半,各執其一,相合無差,以代印信。

(4)揆:法則、法度。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