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荊潭唱和詩序

【原文】

從事有示愈以《荊潭酬唱詩》者,愈既受以卒業,因仰而言曰:“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恆發於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好之,則不暇以爲。

今僕射裴公,開鎮蠻荊,統郡惟九;常侍楊公,領湖之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並勤,爵祿之報兩崇。乃能存志乎《詩》《書》,寓辭乎詠歌,往復循環,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鏤文字,與韋布里閭憔悴專一之士較其毫釐分寸,鏗鏘發金石,幽眇感鬼神,信所謂材全而能鉅者也!兩府之從事與部屬之吏屬而和之,苟在編者,鹹可觀也。宜乎施之樂章,紀諸冊書。”從事曰:“子之言是也。”告於公,書以爲《荊潭酬唱詩序》。

【譯文】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裴公的隨從官員當中,有個人拿着《荊潭酬唱詩》讓我來看,我接過來後全部誦讀一遍,就仰起頭說:“那和諧太平年代的歌曲音調平淡淺薄,而憂愁傷感的歌聲往往更精深微妙;歡樂愉快的文辭難以寫得工整精巧,而表達窮困痛苦的言辭更容易寫好。因此,文學創作,常常出自於漂泊異鄉、隱居山林的人士之手;至於那些王公顯貴,官高祿厚,意氣風發而心滿意足的人,如果不是本性天生就擅長而又愛好作詩,就沒有閒暇時間做這些事了。

如今裴公任荊南節度使,開闢鎮守荒蠻的荊州地區,統轄九郡;官拜常侍的楊公,統領湖南一帶,土地方圓兩千裏。他們二人善於推行德政、執行刑罰都很勤勉,所得爵位俸祿也都極高。所以才能留心研究《詩》《書》這樣最高境界的文學藝術,並且寫作很下功夫,能把文才運用在吟詩作賦上,如此往來不絕,有唱就有和,善於搜尋新奇的字,挑選怪異之詞,精心雕琢文字,完全可與穿布衣束皮帶、住在里巷、生活困苦、專心寫作的貧士一較高下。他們兩位所寫的詩篇,音調鏗鏘,猶如金石之聲,其深刻精彩,足以感動鬼神,真是人們所說的才能全面,而且能力高超的詩人啊!兩位幕府的隨從官員,以及下屬官吏,也都跟着他們的長官寫了和詩,如果全部收錄在這本詩集裏,都是值得一看的。這些詩篇適合譜上樂曲,然後按照順序抄成書冊。”這位隨從官員說:“您的話說得很對啊。”回去便稟告裴公,然後讓我寫下來作爲《荊潭唱和詩序》。

【賞析】

荊南節度使裴均和擔任湖南觀察使的楊憑,兩人都喜歡詩辭歌賦,所以在任職期間,常有詩歌唱和,後來連同他們從事、部屬的和詩都收集在一起,名爲《荊潭酬唱詩》。他們雖然官運亨通,政治地位遠在韓愈之上,但在詩壇上卻無多大名氣,爲了全面提升自己的名氣,於是就請韓愈爲他們的詩集作序。

韓愈《荊潭唱和詩序》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第2張

文章首句“從事有示愈以《荊潭酬唱詩》者”,表明了這是一篇應邀之作,並非是主動邀寵獻媚之作。文中作者通過強烈的對比,表達了深切的感受,使所發出的感慨不露聲色地成爲全文的主體。這也是韓愈作文的精妙之處,他精心設計一段段富有雙關語性質的言辭,既讓請他寫序之人看不出語言所暗含意義的端倪,又讓其他人能讀懂他所給出的有關詩歌寫作方面的論點。諸如,“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就是關於寫作方面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而“文章之作,恆發於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爲”,就是一段很有藝術特點的“雙關語”潛臺詞。作爲“裴公,開鎮蠻荊,統郡惟九;常侍楊公,領湖之南,壤地二千里”,如此位高權重的皇帝寵臣,爲其寫一篇小小序文或許就是埋下了一個引爆的禍根,所以韓愈此刻在懾於權勢、礙於情面的情況下違心地說了些恭維之詞,而得到讚美的詩集主人,或許正陶醉其中,而聰明的讀者一定會一目瞭然的。寫詩作文是不是應該注意規避刻意地去“搜奇抉怪,雕鏤文字”等一系列理論,皆由讀者自己去品味。

縱觀全文,我們不能不承認,這篇應酬式的序文,是在間接而含蓄的評價之中,趁機闡明瞭自己的文學主張,也正因爲作者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了文學創作的重要規律,而使這篇序文傳誦不衰,永放光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