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應科目時與人書

【原文】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濱①,大江之濆②,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③。

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之曠途絕險爲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爲獱獺之笑者④,蓋十八九矣⑤。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衆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註釋】

①天池:指寓言中的南海。語出《莊子·逍遙遊》。濱:水邊;靠近水的地方。

②濆(fén):水邊。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③鱗:指魚龍之類。介:指龜鱉之類。品彙匹儔(chóu):指同一類。匯:類。儔:同伴,伴侶。

④獱(biān)獺:小水獺。

⑤十八九:十之八九,指多次。矣:了。

【譯文】

某月某日,韓愈再拜:南海之畔,大江的水岸邊,傳說那裏有怪物存在,它不是一般鱗甲類水族和水獸之類能比得上的。

它得到水,就能千變萬化呼風喚雨,上天入地也能來去自由。如果它得不到水,便只能蜷縮蠕動,就像尺寸大小的平常之物罷了,無須高山險阻、曠野絕壁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困在乾涸無水的環境時,卻不能自己到水中去汲水。因此它們經歷十次得有八九次被水獺類小獸嘲笑。如果能碰到力氣大的人,可憐它們的困境而把它們搬轉到有水的地方,大概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但是這種怪物,很自負地認爲自己有多麼與衆不同,卻說:“就算是爛死在沙泥裏,我也寧願這樣。假如讓我俯首帖耳,搖尾乞憐,那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相幫的人遇到它,往往看見它就像沒看見一樣。它的死活,固然就無法知道了。

【原文】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①,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②,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③。

【註釋】

①庸詎(jù):怎麼,何以,哪裏。表示反問。

②疏愚:疏忽愚笨。

③察:體察。這裏是明白、瞭解的意思。

【譯文】

如今又有有能力的人來到它的面前,它便聊且試着擡頭鳴叫一聲。哪裏知道有能力的人並沒有可憐它的窘境,反而忘記了只需舉手之勞就能把它轉運到碧清的水裏之事呢?別人可憐它,是它的命運使然;別人不可憐它,也是它的命中註定;而知道一切都是命中註定還要鳴叫求助的,也是它的命啊。

我目前處境確實有點類似於它這種狀況,所以不顧及自己膚淺愚魯之罪過而說了這些話。希望閣下您憐惜並體察我的心思。

【賞析】

這是一篇託物喻志的書信。韓愈中進士後,於貞元九年(793年)參加了博學宏詞科的考試。在考試之前,他給韋舍人寫了這封信,希望得到對方的引薦,也好實現自己濟世爲民的遠大抱負。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第2張

文中首先點出“怪物”的怪異之處。以“天池之濱,大江之濆”,點明瞭這個怪物的出身非比尋常之地;然後以“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說明這個怪物氣質不凡,不是一般水中之物所能相比的;隨後“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說明了它富有才能,可以呼風喚雨、上天入地。接下來筆鋒一轉,寫怪物也有處境困窘之時,“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爲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說明這個怪物雖然本事很大,但也有無法施展的時候,那就是一旦失去水的助力,連又笨又醜的獱獺之徒也敢嘲笑它。然而它深陷困境也不是沒有脫離的辦法,就是有人肯出手“轉運之”,而這不過是有力氣之人的舉手之勞罷了。

至此暗中流露出自己希盼援引的信號,言辭卑中有亢,但又不失情真意切。這既爲轉入下文做過渡,又巧妙地流露了怪物的心態。但是這個怪物怪就怪在不肯輕易搖尾乞憐,此時依舊說“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繼而突出表現了這個怪物的硬骨氣,爲下文的“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做轉折鋪墊。

然而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有可能一生盡失。當又有大力氣之人來到它的面前時,它萬萬沒有想到“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從此它徹底失去了生還的機會。最後作者連用三個不同的“命也”,加深了對命運的慨嘆,感情深沉而悽切,從而借“怪物”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充分表達出來,使題旨更加鮮明。

全文託物喻志,含蓄深沉,字裏行間滲透着一種倔強凜然的氣概,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和盼望得到貴人援引的迫切心情,深刻反映了封建時代有識之士身陷困境、才華得不到施展的悲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