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詩經《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詩經《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王既勤止①! 文王已經辛勞了!

我應受之②。我應當繼承他。

敷時繹思③。頒佈這政令連續不斷呀。

我徂維求定④,我去伐商,爲的是安天下,

時周之命,你們接受國家的命令,

於繹思! 不要中斷呀!

(採用金啓華譯詩)

詩經《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註釋] ①止:語助詞。②應:承應。③敷:通“布”,傳佈,宣揚。繹:抽繹,尋繹。④徂:往。

[賞析] 《賚》,姚際恆雲:“此武王初克商,歸祀文王廟,大告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

首句頌讚文王勤勉,創下家業。第二句過渡到武王自己,從“我”、從“應”、從“受之”,可知主人公是武王,因爲他是直接繼承了文王的事業。這一句明寫武王,暗頌文王。有了文王的“勤”,纔有武王的“受之”。有周天下,乃爲文王所創。所以第三句寫武王要宣傳文王的事蹟,要尋繹、思考武王得天下的原由、經過,亦即姚際恆所云“大告諸侯所以得天下之意也”。尋繹、思考的結果,武王說,我的所作所爲,其目的只有一個:安定國家。文王奠下的江山,武王保之,這也是一種“敷時”“受之”。這是第四句。第五、六句是結束語。第五句,詩人按照“頌”的一般格式,頌美天命——將周朝的建立歸於天命。但第六句,詩人卻再次要求大家“繹思”得天下之由。那麼所謂“天命”,其作用究竟如何呢? 既是天命安排,又有什麼必要去“繹思”呢?孫鑛雲“於繹思三字以嘆勉,含味最長”,信然。

詩經《賚》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武王不同於衆的思想境界。武王在歷史上功績卓著,殷朝的推翻,周朝的建立,實際上是由武王完成的。作爲一個開國之君,對於建立一個王朝的艱辛,他自有不同於衆的深切感受。因而在得天下之後,在祭祖會上,他不是喜樂非常,而是冷靜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反映在這首詩中,就是沒有一味的頌美,而是反覆強調“繹思”。思想境界的不同,決定了武王的祀辭另是一種格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