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洗兒詩》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洗兒詩》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洗兒詩

蘇軾 〔宋代〕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譯文

《洗兒詩》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所有的人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我卻因爲聰明反被聰明誤。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顯愚蠢和魯鈍,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賞析

洗兒,舊時風俗,嬰兒出生三天或滿月,親朋集會慶賀,給嬰兒洗身。蘇軾當年得子,“洗兒”之外,賦《洗兒詩》一首。這首詩語言淺白易懂,雖然僅28個字,情感卻跌宕起伏,表面上是爲孩兒寫詩,而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洗兒詩》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蘇軾宋仁宗嘉佑二年中進士,曾任鳳翔判官、殿中丞等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出爲杭州等地方官。後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回京,入御史臺獄,釋放後,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召爲翰林學士。後又出知杭州,而後一再遭貶,先後貶到惠州、瓊州、昌化。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蘇軾是詩詞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講究煉詞煉意,這首七絕也是如此。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爲,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

蘇東坡《洗兒詩》短短四句,語氣戲謔,基調反諷,實乃事出有因。“人皆養子望聰明”,人心所向,衆望所歸,只是蘇軾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我被聰明誤一生”也是實情。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又在詩文中譏諷“新進”,被對方構陷入獄。一場“烏臺詩案”,震驚朝野,幸有元老重臣營救,蘇軾才免得一死,貶謫黃州。在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爲蘇軾生下一個男孩兒,《洗兒詩》即爲此男孩兒而作。剛剛經歷一場大磨難,詩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點不難理解。“公卿”還是要當的,只是希望“無災無難”而已;“愚且魯”不過是件外套,大智若愚纔是內核。蘇軾此願,實在是有感而發,絕非無病呻吟。

明代文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記載身居杭州一位先輩瞿存齋寫過一首詩。“自古文章厄命窮,聰明未必勝愚蒙。筆端花與胸中錦,賺得相如四壁空。”反《洗兒詩》意,一目瞭然。郎瑛以爲,瞿氏“自慨不露圭角,似過東坡”。顯然是嫌蘇軾詩過於直白。明代楊廉也有意與蘇軾唱反調,“東坡但願生兒蠢,只爲聰明自佔多。愧我生平愚且魯,生兒哪怕過東坡。”清人褚人獲評論楊詩,說雖屬戲作,總不如少陵所云“有子賢與愚,何必掛懷抱”爲曠達也。明末清初文學家錢謙益寫《反東坡洗兒詩》,跟蘇軾一樣直抒胸臆。“東坡養子怕聰明,我爲癡呆誤一生。但願生兒狷且巧,鑽天驀地到公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