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3)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3)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天地》選自《莊子·外篇》,以篇首二字命題“天地”。全篇由十四個部分組成,大抵以無爲自然爲宗旨,代表了莊子技術哲學的思想。“天”和“地”在莊子哲學體系中乃是元氣之所生,萬物之所祖,一高遠在上,一濁重在下,故而以“天地”開篇。本篇的主旨仍在於闡述無爲而治、技術哲學等思想主張,表述的是莊子的思想。

莊子·外篇·天地(3)

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爲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爲諸 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 治天下,吾子立爲諸侯。堯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辭爲諸侯而耕。敢 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 。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 夫子闔行邪?無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顧。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 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 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虛,虛乃大。 合喙鳴。喙鳴合,與天地爲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 乎大順。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3)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夫子問於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辯者有言 曰:‘離堅白,若縣寓。’若是則可謂聖人乎?”老聃曰:“是胥易 技系,勞形怵心者也。執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來。丘,予告 若,而所不能聞與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無心無耳者衆;有形者 與無形無狀而皆存者盡無。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 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爲忘己。忘己之人,是 之謂入於天。”

將閭葂見季徹曰:“魯君謂葂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 告矣,未知中否。請嘗薦之。吾謂魯君曰:‘必服恭儉,拔出公忠之 屬而無阿私,民孰敢不輯!’”季徹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於 帝王之德,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軼,則必不勝任矣!且若是,則其自 爲處危,其觀臺多物, 將往投跡者衆。”

將閭葂覤覤然驚曰:“葂也汒若於夫子之所言矣! 雖然,願先生之言其風也。”季徹曰:“大聖之治天下也,搖盪民心, 使之成教易俗,舉滅其賊心而皆進其獨志。若性之自爲,而民不知其所 由然。若然者,豈兄堯、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欲同乎德而心居矣!”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3)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第2張

白話譯文

唐堯統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作諸侯。堯把帝位讓給了舜,舜又把帝位讓給了禹,伯成子高便辭去諸侯的職位而去從事耕作。夏禹前去拜見他,伯成子高正在地裏耕作。夏禹快步上前居於下方,恭敬地站着問伯成子高道:“當年堯統治天下,先生立爲諸侯。堯把帝位讓給了舜,舜又把帝位讓給了我,可是先生卻辭去了諸侯的職位而來從事耕作。我冒昧地請問,這是爲什麼呢?”伯成子高說:“當年帝堯統治天下,不須獎勵而百姓自然勤勉,不須懲罰而人民自然敬畏。如今你施行賞罰的辦法而百姓還是不仁不愛,德行從此衰敗,刑罰從此建立,後世之亂也就從此開始了。先生你怎麼不走開呢?不要耽誤我的事情!”於是低下頭去用力耕地而不再理睬。

元氣萌動宇宙源起的太初,一切只存在於“無”,而沒有存在也就沒有稱謂;混一的狀態就是宇宙的初始,不過混一之時,還遠未形成各別的形體。萬物從混一的狀態中產生,這就叫做自得;未形成形體時稟受的陰陽之氣已經有了區別,不過陰陽的交合卻是如此吻合而無縫隙,這就叫做天命;陰氣滯留陽氣運動而後生成萬物,萬物生成生命的機理,這就叫做形體;形體守護精神,各有軌跡與法則,這就叫做本性。善於修身養性就會返歸自得,自得的程度達到完美的境界就同於太初之時。同於太初之時心胸就會無比虛豁,心胸無比虛豁就能包容廣大。混同合一之時說起話來就跟鳥鳴一樣無心於是非和愛憎,說話跟鳥一樣無別,則與天地融合而共存。混同合一是那麼不露蹤跡,好像矇昧又好像是昏暗,這就叫深奧玄妙的大道,也就如同返回本真而一切歸於自然。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3)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第3張

孔子向老聃請教:“有人研修和體驗大道卻好像跟大道相背逆,把不能認可的看作是可以認可的,把不正確的認爲是正確的。善於辯論的人說:‘離析石的質堅和色白就好像高懸於天宇那樣清楚醒目。’像這樣的人可以稱作聖人嗎?”老聃說:“這只不過是聰明的小吏供職時爲技藝所拘繫、勞苦身軀擔驚受怕的情況。善於捕獵的狗因爲受到拘繫而愁思,猿猴因爲行動便捷而被人從山林裏捕捉來。孔丘,我告訴你,告訴給你聽不見而又說不出的道理。大凡人有了頭和腳等具體的形體而無知無聞的很多,有形體的人跟沒有形體、沒有形狀的道並存的卻完全沒有。或是運動或是靜止,或是死亡或是生存,或是衰廢或是興盛,這六種情況全都出於自然而不可能探知其所以然。倘若果真存在着什麼治理那也是人們遵循本性和真情的各自活動,忘掉外物,忘掉自然,它的名字就叫做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這就可以說是與自然融爲一體。”

將閭葂拜見季徹說:“魯國國君對我說:‘請讓我接受你的指教。’我一再推辭可是魯君卻不答應,我已經對他說了,不知道對還是不對,請讓我試着說給你聽。我對魯國國君說:‘你必須躬身實行恭敬和節儉,選拔出公正、忠誠的臣子管理政務而沒有偏護與私心,這樣百姓誰敢不和睦!’”季徹聽了後俯身大笑說:“像你說的這些話,對於帝王的準則,恐怕就像是螳螂奮起臂膀企圖阻擋車輪一樣,必定不能勝任。況且像這樣,那一定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就像那高高的觀樓和亭臺,衆多事物必將歸往,投向那裏的人也必然很多。”

將閭葂吃驚地說:“我對於先生的談話實在感到茫然。雖然這樣,還是希望先生談談大概。”季徹說:“偉大的聖人治理天下,讓民心縱放自由不受拘束,使他們在教化方面各有所成,在陋習方面各有所改,完全消除傷害他人的用心而增進自我教化的思想,就像本性在驅使他們活動,而人們並不知道爲什麼會是這樣。像這樣,難道還用得着尊崇堯舜對人民的教化,而看輕渾沌不分的狀態嗎?希望能同於天然自得而心境安定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