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道(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道(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天道》出自《莊子·外篇》,跟《天地》篇一樣,中心還是倡導“無爲”;所謂“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規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變。本篇內容歷來非議者頗多,特別是第三部分,背離莊子的思想太遠,因而被認爲是莊派後學者受儒家思想影響而作。

莊子·外篇·天道(1)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爲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聖人休焉。休則虛,虛則實,實則倫矣。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靜則無爲,無爲也則任事者責矣。無爲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爲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堯之爲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爲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進爲而撫世,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靜而聖,動而王,無爲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謂大本大宗,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道(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莊子曰:“吾師乎!吾師乎!齎萬物而不爲戾,澤及萬世而不爲仁,長於上古而不爲壽,覆載天地刻雕衆形而不爲巧,此之謂天樂。故曰:‘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故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故曰:‘其動也天,其靜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萬物服。’言以虛靜推於天地,通於萬物,此之謂天樂。天樂者,聖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白話譯文

自然規律的運行從不曾有過停留和積滯,所以萬物得以生成;帝王統治的規律也從不曾有過停留和積滯,所以天下百姓歸順;思想修養臻於聖明的人對宇宙萬物的看法和主張也不曾中斷和停留,所以四海之內人人傾心折服。明白於自然,通曉於聖哲,對於瞭解帝王之德的人來說,上下四方相通和四季的暢達,全都是自身的運動,晦跡韜光不露形跡從不損傷靜寂的心境。聖明的人內心寧寂,不是說寧寂美好,所以纔去追求寧寂;各種事物都不能動搖和擾亂他的內心,因而心神才虛空寧寂猶如死灰。水在靜止時便能清晰地照見人的鬚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測定的標準,高明的工匠也會取之作爲水準。水平靜下來尚且清澄明澈,又何況是人的精神!聖明的人心境是多麼虛空寧靜啊!可以作爲天地的明鏡,可以作爲萬物的明鏡。虛靜、恬淡、寂寞、無爲,是天地的基準,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帝王和聖明的人都停留在這一境界上。停留在這一境界上便心境空明虛淡,空靈虛淡也就會顯得充實,心境充實就能合於自然之理了。心境虛空纔會平靜寧寂,平靜寧寂才能自我運動,沒有干擾地自我運動也就能夠無不有所得。虛靜便能無爲,無爲使任事的人各盡其責。無爲也就從容自得,從容自得的人便不會身藏憂愁與禍患,年壽也就長久了。虛靜、恬淡、寂寞、無爲,是萬物的根本。明白這個道理而居於帝王之位,就象唐堯作爲國君;明白這個道理而居於臣下之位,就象虞舜作爲臣屬。憑藉這個道理而處於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憑藉這個道理而處於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曉了玄聖素王的看法和主張。憑藉這個道理退居閒遊於江海,山林的隱士就推心折服;憑藉這個道理進身仕林而安撫世間百姓,就能功業卓著名揚四海而使天下大同。清靜而成爲玄聖,行動而成爲帝王,無爲方纔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樸的天性天下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跟他媲美。明白天地以無爲爲本的規律,這就叫做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爲跟自然諧和的人;用此來均平萬物、順應民情,便是跟衆人諧和的人。跟人諧和的,稱作人樂;跟自然諧和的,就稱作天樂。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道(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第2張

莊子說:“我的宗師啊!我的宗師啊!擁有(具備、承載着、負擔着)萬物並不認爲是那是罪行,恩澤施及萬世而不以仁愛自居,生命長(讀作長短的長)於遠古而不自認爲是長壽,覆天載地、雕刻衆物之形而不覺得自己智巧,這就叫做天樂。所以說:‘通曉天樂的人,他活在世上順應自然地運動,他離開人世混同萬物而變化。平靜時跟陰氣同寧寂,運動時跟陽氣同波動。’因此體察到天樂的人,不會受到天的抱怨,不會受到人的非難,不會受到外物的牽累,不會受到鬼神的責備。所以說:‘運動時合乎自然的運行,靜止時猶如大地一樣寧寂,內心安定專一統馭天下;鬼魔不會作祟,神魂不會疲憊,內心專一安定萬物無不折服歸附。’這些話就是說把虛空寧靜推及到天地,通達於萬物,這就叫做天樂。所謂天樂,就是聖人的愛心,用以養育天下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