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子》,又稱《南華經》,是戰國後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的一部道家學說彙總,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天地》選自《莊子·外篇》,以篇首二字命題“天地”。全篇由十四個部分組成,大抵以無爲自然爲宗旨,代表了莊子技術哲學的思想。“天”和“地”在莊子哲學體系中乃是元氣之所生,萬物之所祖,一高遠在上,一濁重在下,故而以“天地”開篇。本篇的主旨仍在於闡述無爲而治、技術哲學等思想主張,表述的是莊子的思想。

莊子·外篇·天地(1)

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人卒雖衆,其主君也 。君原於德而成於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爲也,天德而已矣。

以道觀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觀分而君臣之義明;以道觀能而天下之 官治;以道泛觀而萬物之應備。故通於天地者,德也;行於萬物者, 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藝者,技也。技兼於事,事兼於義, 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無慾而天下 足,無爲而萬物化,淵靜而百姓定。《記》曰:“通於一而萬事畢, 無心得而鬼神服。”

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 焉。無爲爲之之謂天,無爲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不同同之 之謂大,行不崖異之謂寬,有萬不同之謂富。故執德之謂紀,德成之 謂立,循於道之謂備,不以物挫志之謂完。君子明於此十者,則韜乎 其事心之大也,沛乎其爲萬物逝也。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於淵; 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 之利以爲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爲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 狀。”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夫子曰:“夫道,淵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無以鳴。故 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萬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素逝而恥通於 事,立之本原而知通於神,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故形 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蕩蕩 乎!忽然出,勃然動,而萬物從之乎!此謂王德之人。視乎冥冥, 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故深之又 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 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

白話譯文

天和地雖然很大,它們的運動和變化卻是均衡的;事物雖然紛雜,處理它們的方法卻是相同的;百姓雖然衆多,決定他們言行的卻是國君。國君就是有“德”而又受命於天的人,所以說:遙遠的古代君主統治天下,好像什麼都沒做,一切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則。

用道的觀點來對待處理事物,那麼掌管天下的國君就是正確的;用道的觀點來看待職位的不同,那麼君和臣各自承擔的道義就分明瞭;用道的觀念來看待各人的才幹,那麼天下的官吏都可以得到很好地管理;從道的觀念籠統地觀察,萬事萬物全都齊備,應有盡有。所以,通曉天地變化規律的,我們稱之爲“德”;萬物運行所依靠的,我們稱之爲“道”;國君用來治理天下的,我們稱之爲“事”;那些創造性的才能,我們稱之爲“技”。技巧與事務相輔相成,事務與義理相輔相成,義理與德相輔相成,德與道相輔相成,道與天地萬物相輔相成。所以說,古時候養育天下百姓的統治者,無所追求而天下富足,無所作爲而萬物自行變化發展,深沉寧寂而人心安定。《記》這本書上說:“通曉大道因而萬事自然完滿成功,無心獲取因而鬼神敬佩貼服。”

哲學名作《莊子》:外篇·天地(1)原文賞析及白話譯文 第2張

先生說:“道,是覆蓋和託載萬物的,多麼廣闊而盛大啊!君子不可以不敞開心胸排除一切有爲的雜念。用無爲的態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無爲的態度去說就叫做順應,給人以愛或給物以利就叫做仁愛,讓各各不同的事物迴歸同一的本性就叫做偉大,行爲不與衆不同就叫做寬容,心裏包容着萬種差異就叫做富有。因此持守自然賦予的稟性就叫綱紀,德行形成就叫做建功濟物,遵循於道就叫做修養完備,不因外物挫折節守就叫做完美無缺。君子明白了這十個方面,也就容藏了立功濟物的偉大心志,而且像滔滔的流水匯聚一處似的成爲萬物的歸往。像這樣,就能藏黃金於大山,沉珍珠於深淵,不貪圖財物,也不追求富貴;不把長壽看作快樂,不把夭折看作悲哀,不把通達看作榮耀,不把窮困看作羞恥;不把謀求舉世之利作爲自己的職分,不把統治天下看作是自己居處於顯赫的地位。顯赫就會彰明,然而萬物最終卻歸結於同一,死與生也並不存在區別。”

先生還說:“道,它居處沉寂猶如幽深寧寂的淵海,它運動恆潔猶如明澈清澄的清流。金石製成鍾、磬的器物,不獲取外力,沒有辦法鳴響,所以鐘磬之類的器物即使存在鳴響的本能,卻也不敲不響。萬物這種有感纔能有應的情況誰能準確地加以認識!具有盛德而居於統治地位的人,應該是持守素樸的真情往來行事而以通曉瑣細事務爲羞恥,立足於固有的真性而智慧通達於神祕莫測的境界。因此他的德行聖明而又虛廣,他的心志即使有所顯露,也是因爲外物的探求而作出自然的反應。所以說,形體如不憑藉道就不能產生,生命產生了不能順德就不會明達。保全形體維繫生命,建樹盛德彰明大道,這豈不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於統治地位的人嗎?浩渺偉大啊!他們無心地有所感,他們又無心地有所動,然而萬物都緊緊地跟隨着他們呢!這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於統治地位的人。道,看上去是那麼幽暗深渺,聽起來又是那麼寂然無聲。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卻能見到光明的真跡,寂然無聲之中卻能聽到萬竅唱和的共鳴。幽深而又幽深能夠從中產生萬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夠從中產生精神。所以道與萬物相接,虛寂卻能滿足萬物的需求,時時馳騁縱放卻能總合萬物成其歸宿,無論是大還是小,是長還是短,是高還是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