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六十二則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六十二則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六十二則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原文

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①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②。”

字詞註釋

世說新語·言語篇·第六十二則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①王右軍: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著名的書法家。哀樂:偏義複詞,指“哀”。

②桑榆:晚年。太陽下山時,陽光只照着桑樹、榆樹的樹梢,便用桑榆比喻黃昏,也用來比喻人的晚年。陶寫:陶冶和抒發。

翻譯

太傅謝安對右軍將軍王羲之說:“中年以來,很容易感到哀傷,跟親友別離後,常常好幾天都很難受。”王羲之說:“年紀大了,自然就會這樣,只能靠音樂來陶冶消愁,還常常擔心子侄們發覺了,減少歡樂的情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