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墨子·46章 耕柱(2)敘述了什麼故事?原文是怎樣的呢?

墨子·46章 耕柱(2)敘述了什麼故事?原文是怎樣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46章 耕柱(2)

本篇各段大多由對話組成,記述墨子與弟子等人的談話。全篇以談論“義”的言論最多,但各段的思想內容並不連貫。墨子認爲義是天下的良寶,行義,可以安國、利民,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堅持行義。他反對背義向祿的人,主張大家一起行義,這樣,纔可以實現“義”。

在這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人已經開始對墨家學說提出了質疑,例如:巫馬子質問墨子“鬼神孰與聖人明智”、質疑墨子“兼愛”何利;夏之徒質問墨子“君子有鬥”否,君子有鬥、無鬥,顯然是針對墨家非攻停止戰鬥的主張而提出的。另外,墨子曾與駱滑氂爭辯“好勇”與“惡勇”,這是墨子尚有像駱滑氂一類自持有“勇”的士人存在。古代的士人,平時督耕治民,戰時披甲出戰,文武兼備;至春秋末孔子教學,猶有“射、御”諸科,故“子夏之徒”以及“惡有士而無鬥”質問墨子。在遊說魯陽文君時又說:“大國攻打小國,譬猶童子之爲馬也。”把大國攻打小國,比作童子之爲馬,童子騎竹馬,“足用而勞”,夾竹竿曳地而行,名爲“騎馬”,實自勞其足。今“大國攻打小國”,與童子騎竹馬一樣,名爲獲利,而自己國內“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誤耕誤織,得不償失。墨子直接表明攻戰,無論對攻國還是守國都無利而有害。

墨子·46章 耕柱(2)敘述了什麼故事?原文是怎樣的呢?

【原文】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①,此諸侯之所謂良寶也。可以富國家,衆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謂貴良寶者,爲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不可以利人,是非之良寶也。今用義於國家,人民必衆,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爲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之良寶也。”

葉公問政於仲尼曰:“善爲政者若之何②?”仲尼對曰:“善爲政者,遠者近之,而舊者新之。”子墨子聞之曰:“葉公未得其問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對也。葉公子高豈不知善爲政者之遠者近也③,而舊者新是哉④?問所以爲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葉公子高未得其問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對也。”

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大國之攻小國,譬猶童子之爲馬也。童子之爲馬,足用而勞。今大國之攻小國也,攻者①,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爲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爲事。故大國之攻小國也,譬猶童子之爲馬也。”

子墨子曰:“言足以復行者,常②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盪口也。”

子墨子使管黔[生僻字 氵+放]③遊高石子於衛,衛君致祿甚厚,設之於卿。高石子三朝必盡言,而言無行者。去而之齊,見子墨子曰:“衛君以夫子之故,致祿甚厚,設我於卿,石三朝必盡言,而言無行,是以去之也。衛君無乃以石爲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傷!古者周公旦非關叔,辭三公,東處於商蓋④,人皆謂之狂,後世稱其德,揚其名,至今不息。且翟聞之:‘爲義非避毀就譽。’去之苟道,受狂何傷!”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言曰:‘無道,仁士不處厚焉。’今衛君無道,而貪其祿爵,則是我爲苟陷人長也⑤。”子墨子說,而召子禽子曰:“姑聽此乎!夫倍義而鄉祿者⑥,我常聞之矣;倍祿而鄉義者,於高石子焉見之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貧而謂之富則怒;無義而謂之有義則喜。豈不悖哉!”

公曰:“先人有,則三①而已矣。”子墨子曰:“孰先人而曰有,則三而已矣?子未智人之先有。”

後生有反子墨子而反者②,“我豈有罪哉?吾反後。”子墨子曰:“是猶三軍北,失後之人求賞也。”

公孟子曰:“君子不作,術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之其③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誅④,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⑤,己有善則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誅而不作,是無所異於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爲古之善者則誅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墨子·46章 耕柱(2)敘述了什麼故事?原文是怎樣的呢? 第2張

【註釋】

① 三棘六異:即三翮(hé)六翼,九鼎之別名。

② 若之何:怎麼樣。

③ 也:當作“之”。

④ 是:當作“之”。

① 攻者:“守者”之誤。

② 常:通“尚”。

③ [生僻字 氵+放]:衍文。

④ 商蓋:即“商奄”,古國名,今山東曲阜附近。

⑤ 陷:疑爲“啗”之娛,即“啖”。長:“粻”之省文,米糧。

⑥ 倍:通“背”。鄉:通“向”。

① 三:“之”字之誤。

② 第一個“反”字當爲“友”字之誤。

③ 其:綦,極之意。

④ 誅,當作“述”。也:“之”字之誤。

⑤ 遂:疑爲“述”之誤。

墨子·46章 耕柱(2)敘述了什麼故事?原文是怎樣的呢? 第3張

【翻譯】

墨子說:“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這些都是諸侯所說的良寶。它們可以使國家富強、人民增多、刑政得到治理、社稷安定嗎?人們會回答說:不能。之所以認爲義是貴重良寶,是因爲它們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給人利益,所以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寶。

現在用義在國家施政,人口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得到治理,社稷必然安定。義之所以是貴重良寶的原因,是因爲它們能使人民得利,而義可以使人民得利,所以說:義是天下的良寶。”葉公子高向問施政的道理,說:“善於施政的人該怎樣呢?”回答道:“善於治政的人,要親近疏遠的人,對故舊,要待之如新,不厭棄他們。”墨子聽到了,說:“葉公子高沒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確地回答。葉公子高難道會不知道善於施政的人,對於處在遠方的,要親近他們,對於故舊,要如同新交一樣,不厭棄他們?他是問怎麼樣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訴人家,而以人家已經知道了的去告訴人家,所以說,葉公子高沒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確地回答。”

墨子對魯陽文君說:“大國攻打小國,就像小孩以兩手着地學馬行。小孩學馬行,足以自致勞累。現在大國攻打小國,防守的國家中,農民不能耕地,婦人不能紡織,以防守爲事;攻打的國家中,農民也不能耕地,婦人也不能紡織,以攻打爲事。所以大國攻打小國,就像小孩學馬行一樣。”

墨子說:“言論可付之實行的,應推崇;不可以實行的,不應推崇。不可以實行而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語了。”

墨子讓管黔推薦高石子去衛國做官,衛國國君給予高石子的俸祿很優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見衛君,都竭盡其言,但是他說的都沒有被採用。於是高石子離開衛國到了齊國,見了墨子說:“衛國國君因爲老師的緣故,給我的俸祿很優厚,安排我在卿的爵位上,我三次入朝見衛君,必定把意見說完,但衛君卻毫不採納實行,因此離開了衛國。衛君恐怕會以爲我發瘋了吧?”墨子說:“離開衛國,假如符合道的原則,承受發瘋的指責有什麼不好!古時候周公旦駁斥關叔的謊言,辭去三公的職位,住到東方的商奄生活,人們都說他發狂,但是後世的人卻稱譽他的,頌揚他的美名,直到現在還不停止。況且我聽說過:‘行義不能迴避詆譭而追求稱譽。’離開衛國,假如符合道的原則,承受發瘋的指責有什麼不好!”高石子說:“我離開衛國,何敢不遵循道的原則!以前老師說過:‘天下無道,仁義之士不應該處在厚祿的位置上。’現在衛君無道,如果去貪圖他的俸祿和爵位,那麼,就是我只圖吃人家的糧食了。”墨子聽了很高興,就把禽滑釐召來,說:“姑且聽聽高石子的這話吧!違背義而嚮往俸祿,我常常聽到;拒絕俸祿而嚮往義,從高石子這裏我見到了。”

墨子說:“世俗的君子,如果他貧窮,別人說他富有,那麼他就憤怒;如果他無義,別人說他有義,那麼他就高興,這不是太荒謬了嗎?”

公孟子說:“先人已有的,只要效法就行了。”墨子說:“誰說先人有的,後人只要效法就行了?你不知道先人也有先人,那麼先人也曾是後生之人。”

有一個先與墨子做朋友而後來背叛了他的人,說:“我難道有罪嗎?我背叛是在他人之後。”墨子說:“這就像軍隊打了敗仗,在後面逃走的人還要求獎賞一樣。”

公孟子說:“君子不創作,只是闡述先賢之言罷了。”墨子說:“不是這樣。極端沒有君子品行的人,不闡述古代的善行,也不創作現在的善行。其次沒有君子品行的人,對古代的善行不闡述,自己有善行就創作,想讓善行出於自己的創作。現在只闡述古代善行而不創作的人,這跟不喜歡闡述古代善行卻喜歡自我創作的人,就沒有什麼區別了。我認爲對古代善言就應該闡述,對現在善言就該創作,希望善行能增多。”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