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45章 小取(1)

從“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一週而不一週,或一是而一不是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類異故,則不可偏觀也,非也”。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事物有可能在一個方面相同,但不是全部相同,關於事物的推論,要不是前提肯定、結論肯定,要不是前提肯定、結論否定……

墨子的《小取》是墨辯的主要內容,在這裏不僅總結了論辯的目的有六點:明是非、審治亂、明同異、察名實、處利害、決嫌疑,還提出了“闢、侔、援、推”四種“歸納的論辯”。在胡適的墨辯邏輯研究總說中曾說過“闢和侔都是‘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的方法”,它們的區別是“闢是用那物說明這物;侔是用那一種辭比較這一種辭”。但它們都不能作爲科學上發明新知識的方法。它們都不能推出人類未知的新知識。但援和推卻不同,墨家的“援”即援引和援例,即由這一件推知那一件,由這一個推知那一個的方法。“推”是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即由已知推出未知。

“求同、求異、同異相交”等種種論述在此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論證。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原文】

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②,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摹略萬物之然,論求羣言之比,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以類取,以類予。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

或也者,不盡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爲之法也,所效者,所以爲之法也。故中效,則是也;不中效,則非也。此效也。闢也者,舉也③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於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猶謂”也者,同也。“吾豈謂”也者,異也。

夫物有以同而不率遂同①。辭之侔也,有所至而正。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其取②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是故闢、侔、援、推之辭,行而異,轉而危,遠而失,流而離本,則不可不審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類異故,則不可偏觀也。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一週而不一週,或一是而一不是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③殊類異故,則不可偏觀也,非也。

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驪馬,馬也;乘驪馬,乘馬也。獲,人也;愛獲,愛人也。臧,人也;愛臧,愛人也。此乃是而然者也。獲之親,人也;獲事其親,非事人也。其弟①,美人也;愛弟,非愛美人也。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船,木也;人船,非人②木也。盜人③人也;多盜,非多人也;無盜,非無人也。奚以明之④?惡多盜,非惡多人也;欲無盜,非欲無人也。世相與共是之。若若是,則雖盜人人也,愛盜非愛人也;不愛盜,非不愛人也;殺盜人非殺人也,無難盜無難矣。此與彼同類,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無也故焉,所謂內膠外閉與心毋空乎?內膠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第2張

【註釋】

① 這一篇與《大取》一樣,都是《墨子》的餘論。本篇主要探討辯論與認識事物方面的問題,有幾段以取喻的方法,解說認識事物時的“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幾種情況。

② 處:決斷。

③ 也:當爲“他”。

① 不率遂同:不是全部都跟着相同。

② 取:取用。

③ 多方:很多範疇。方,範疇,概念

① 弟:當爲“娣”,妹妹。

② 人:“入”字之誤。

③ 第一個“人”:衍。

④ 奚以明之:怎麼來說明這一點呢?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第3張

【翻譯】

凡是論辯,都是打算用論辯弄清是非的界限,研究治亂的關鍵,弄明同異的所在,考察名實的關係,處置利害,決斷嫌疑。於是就可深入萬事萬物的本來面貌,推究各種說法的不同類型,用名反映事實,用文辭表達心意,道理是從事實中概括出來的,在不同的事物中歸納出共同的東西,再用共同的東西去認識不同的事物。自己有的不反對別人也有,自己沒有的不強求於人。

有疑惑,說明還沒有完全認識。假設,說明現在還不是這個樣子。效,是拿來作爲法則的,效法那個東西,就是以那個東西爲法則。所以合乎法則就是對的;不合乎法則就是錯的。這就是效。闢喻,是拿另外一個東西來說明這個東西的。侔,是兩個相同的命題可以並行不悖。援引,引用論敵的話:“你可以這樣,我爲什麼就不能這樣?”推究,找出論敵所不採用的論據,等同於論敵所採用的觀點,奉還給他。“是猶謂”是說就好相識,表示相同。“吾豈謂”,是說我難道是那樣說的嗎?是表示不同。

事物有時有某些共同點,卻並非完全相同。言詞相當,只是在一定範圍內纔是對的。事物有一定的樣子,決定於其內在的所以然;事物的樣子相同,但他們之所以成爲這個樣子的原因卻不必相同。選擇這個論據,自然有選擇的根據;大家選擇的論據相同,但是大家選擇這些論據的根本原因卻不一定相同。所以闢、侔、援、推這些論式,運用起來就會發生差異,轉而會成爲詭辯,扯得越遠,距離原意越遠,時間長了,就不是原來的樣子,所以不能不十分謹慎,這些論證方法也不能經常使用。所以說話有許多技巧,不同的類型也各有依據,這也是無法全部都看得到的。因而在推論中需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事物有些前提肯定結論也肯定,有些爲前提肯定但結論卻是否定的。有時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性,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卻不具備普遍性;有時事物在某些方面觀點成立,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則觀點不能成立。不能總是生搬硬套。

白馬是馬;騎白馬就是騎馬。黑馬也是馬;騎黑馬就是騎馬。女奴是人;愛女奴是愛人。男僕是人;愛男僕是愛人。這就是“前提是肯定的,結論也是肯定的”的情況。女奴的父母親,是人;女奴侍奉她的父母親,並不能說是侍奉人。他的妹妹是個美人,愛他的妹妹,不能說是愛美人。車是木頭做的;乘車不能說是乘木頭。船,也是木頭做的;進入船艙,不能說是進入木頭。強盜是人;很多強盜,不能說是很多人;沒有強盜,不能說是沒有人。怎麼證明這一點呢?討厭強盜多,並不是討厭人多;希望沒有強盜,並不是希望沒有人。整個世界都認爲這是對的。如果這是對的話,那麼雖然強盜是人,但愛強盜卻不是愛人;不愛強盜,卻不意味着不愛人;殺強盜,也不是殺人,這些命題也都不難成立了。這和前面所說的是一個類型,一般人都認爲這是正確的,而墨家學派看來,卻是不對的,沒有別的緣故,就是所謂內心固執、對外閉塞和一竅不通嗎?是內心固執而得不到解說呀。這就是“前提是肯定的,但結論卻是否定的”的情況。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