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坑殺的到底是什麼人?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坑殺的到底是什麼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秦始皇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焚書坑儒”可以說是秦始皇被稱爲“暴君”的重要罪行之一,一直以來關於“坑儒”中的儒生,到底是指儒士,還是術士,目前仍有爭論,更爲要命的是,《史記》關於此段的記載,並未準確指出坑殺目標。因此,要搞清秦始皇坑殺的到底是什麼人,我們目前只能根據秦始皇“坑儒”的原因進行推測。

秦始皇“坑儒”的原因,術士逃走後非議朝政

秦始皇爲何要“坑儒”,這件事情還得從秦始皇“焚書”事件講起。彼時,由於秦國推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官員直接由中央朝廷派遣,而當時又沒有誕生出配套的官員選拔制度,因此便等於斷送了法家以外學子的上升通道,自然引起了大量知識分子的反對。

秦始皇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秦始皇設立了“博士”職位,以各學派聲望卓著的士子充任,雖不具有實權,卻可以參議朝政。不過,此舉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但顯然無法令各學派士子滿意,因此雖有不少人充任博士,但態度卻極爲怠慢,參議朝政時一言不發,卻又在私下對朝政議論紛紛。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坑殺的到底是什麼人?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擺酒設宴,七十餘位官吏、博士上前獻酒頌祝壽詞。在僕射周青臣上前歌頌了一番秦始皇的功德後,齊人淳于越上前,然而他非但沒有稱頌之意,反而對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再次展開抨擊,並重提分封制。

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爲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雖然對於淳于越的言論極爲反感,但卻未當場斥責,而是交由朝臣廷議,結果丞相李斯上前不但對淳于越的言論予以了駁斥,同時提出了著名的“焚書”建議,即將除秦國史書之外的列國史書,以及除博士官保留的《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全部焚燬,醫藥、卜筮、農業等技術類書籍不在焚燬之列。李斯的這個建議其實就是以暴力手段達到思想的統一,從而防止這些知識分子隨意在街頭巷尾非議朝政,而面對這個提議,秦始皇最終表示了同意。

然而,就在秦始皇下令焚書的次年,頗受秦始皇重用的侯生、盧生兩位術士,不僅逃走了,而且在逃跑之餘,還說了一大堆非議秦始皇的話,結果再度觸怒秦始皇,“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秦始皇本紀》)

關於秦始皇下令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的原因,《秦始皇本紀》中有着明確記載,“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訞言以亂黔首”,也就是說促使秦始皇動了殺心的,並非術士的逃跑,而是他們再度對朝政尤其是自己本人的非議,這才誅殺犯禁者以儆效尤。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坑殺的到底是什麼人? 第2張

秦始皇坑殺的犯禁者,到底是儒生還是術士

從以上記載不難看出,“坑儒”事件雖然是因侯生、盧生兩位術士的逃亡所引發的,不過這個“犯禁者”到底是指儒生還是術士,至今卻仍然存在着爭議。

一種觀點認爲,秦始皇坑殺的就是方士。這種觀點認爲,既然“坑儒”事件是因侯生、盧生的逃跑引發的,那麼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殺當時還在咸陽的所有術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畢竟,當時秦始皇爲尋找長生不老藥,不僅花費了大量金銀錢財,且對這些術士極爲禮遇,如今這些術士不僅逃跑,還敢非議朝政,自然會惹怒秦始皇,且《史記·儒林列傳》中明確有“坑術士”的記載。例如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羣便是持這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則認爲,秦始皇坑殺的乃是儒士。而這種觀點同樣分爲兩派,其中一派認爲術士的“術”乃是通假字,“術”通“述”,而古代學者遵從孔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信條,學述(學術)而不自造作(創作),因此儒生也可以被稱爲“述士”。另外一派則認爲,犯禁者顯然是指那些違反了前一年“焚書”制度,私下抨擊朝政和私藏書籍者,而這些人主要便是以儒家學派爲主的知識分子,因而雖然引發事件的是術士,但被誅殺的卻是儒生。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坑殺的到底是什麼人? 第3張

第三種觀點則認爲,術士和儒生皆有。這種觀點認爲,既然秦始皇誅殺的是“犯禁者”,那麼自然不會太過重視學派劃分,而是以其是否違反禁令爲標準,因此不論認爲坑殺術士還是坑殺儒生都太過絕對,因而認爲秦始皇坑殺的既有儒生,也有術士。例如《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便持這種觀點。

而在以上三種觀點中,個人認爲第三種觀點最爲合理,“坑儒”事件雖然是由術士引發,但其實“坑儒”事件可以看作是“焚書”事件的延續,且讓秦始皇做出坑殺決定的,仍然是違反“焚書”制度者,因此應該是既有術士,也有儒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