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太平廣記·卷六十二·女仙·魯妙典如何翻譯?具體是什麼內容?

太平廣記·卷六十二·女仙·魯妙典如何翻譯?具體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六十二·女仙·魯妙典

太平廣記·卷六十二·女仙·魯妙典如何翻譯?具體是什麼內容?

【原文】

魯妙典者,九嶷山女官也。生即敏慧高潔,不食葷飲酒。十餘歲,即謂其母曰:“旦夕聞食物臭濁,往往鼻腦疼痛,願求不食。”舉家憐之。復知服氣餌藥之法。居十年,常悒悒不樂。因謂母曰:“人之上壽,不過百二十年,哀樂日以相害;況女子之身,豈可復埋沒貞性,混於凡俗乎?”有麓牀道士過之,授以大洞《黃庭經》,謂曰:“《黃庭經》,扶桑大帝君宮中金書,誦詠萬遍者,得爲神仙;但在勞心不倦耳。《經》雲:‘詠之萬遍升三天,千災已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已卻老年永延。’居山獨處,詠之一遍,如與十人爲侶,輒無怖畏。何者?此經召集身中諸神,澄正神氣。神氣正則外邪不能幹,諸神集則怖畏不能及。若形全神集,氣正心清,則徹見千里之外,纖毫無隱矣。所患人不能知,知之而不能修,修之而不能精,精之而不能久。中道而喪,自棄前功,不惟有玄科之責,亦將洗盪生死,苦報無窮也。”妙典奉戒受《經》,入九嶷山,巖棲靜默。累有魔試,而貞介不撓。積十餘年,有神人語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之總司、九州之宗主地。古有高道之士,作三處麓牀,可以棲庇風雨,宅形念貞。歲月即久,旋皆朽敗。今爲制之,可以遂性宴息也。”又十年,真仙下降,授以靈藥,白日昇天。初,妙典居山,峯上無水。神人化一石盆,大三尺,長四尺,盆中常自然有水,用之不竭。又有大鐵臼,亦神人所送,不知何用。今並在上。仙壇石上,宛然有仙人履跡;及(及原作各。據明抄本改)古鏡一面,大三尺;鍾一口,形如偃月。皆神人送來,並妙典昇天所留之物,今在無爲觀。(出《集仙錄》)

太平廣記·卷六十二·女仙·魯妙典如何翻譯?具體是什麼內容? 第2張

【翻譯】

魯妙典是九嶷山的女仙官。生來就聰明敏捷,氣質高雅,喜歡潔淨,不吃葷腥不喝酒。十多歲時,就對她的母親說:“從早到晚聞到食物的氣味就覺得臭濁,往往聞到腦袋都疼痛,希望不要讓我吃飯。”全家人對她都很憐惜。後來又學會煉氣吃藥的法術。過了十年,她常常悶悶不樂,就對她母親說:“人的最高壽命,不過一百二十歲,喜怒哀樂每天都來傷害它;又何況是女子之身,哪能再埋沒貞性,混同於凡夫俗子呢?”有個竹麓道士拜訪她,把大洞《黃庭外》傳授給她,對她說:“《黃庭經》是扶桑大帝君宮中的金書,誦讀一萬遍的人,能夠成爲神仙;只在於勞心不倦而已。經書上說,把它讀了上萬遍,就可以升上三天,千災已消病痊癒,不怕虎狼兇狠殘暴,又已經推遲衰老,壽命永延。住在山上獨自修煉,把它讀上一遍,如同與十個人爲伴,就沒有恐怖畏懼。什麼原因呢?這是道經把你身中的衆神召集起來,澄清端正了神氣。神氣端正了,外部的邪惡就不能干擾;衆神集中了,恐怖就不能到達你的身邊。如果形全神集、氣正心清,就可以清楚地看見千里之外的東西,連纖細的毫毛也不能隱匿了。所擔心的是人不能夠懂得,懂得了而不能修煉,修煉了而不能精通,精通了而不能長久。半途而廢,自己拋棄前功,不僅將遭到玄法的責罰,又將使生命流蕩,痛苦的報應無窮。”妙典遵奉玄戒接受了經書,就進入九嶷山,在岩石上居住,靜修默煉。屢次有妖魔前來試探,而妙典道念堅貞,不爲所撓。這樣生活了達十多年,有個神人告訴她說:“這座山系大舜管轄,是天地的總司九州的宗主。古時候有個道高之人,製作了三處竹牀,可以歇宿遮避風雨,保護形體、堅定道念。歲月長久竹牀也都朽爛破碎了。現在我給你製作它,可以遂心安閒歇息。又過了十年,真仙降臨下來,交給她靈藥,她就白日昇天了。當初,妙典到山上去住,山峯頂上沒有水,神仙就點化一個石頭盆。這石盆大三尺,長四尺,盆中常常自然有水,用之不竭。又有一個大鐵臼,也是神仙送給她的,不知幹什麼用。如今,這兩件東西都在山峯上。仙壇的石頭上,清清楚楚地有仙人的鞋印;還有一面古鏡,大三尺;有一口鐘,形狀象仰臥的月牙。這些都是神仙送來的。上述神品與妙真昇天所留之物,如今存在無爲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