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太平廣記·卷五十四·神仙·薛逢具體內容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太平廣記·卷五十四·神仙·薛逢具體內容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五十四·神仙·薛逢具體內容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太平廣記·卷五十四·神仙·薛逢

【原文】

河東薛逢,鹹通中爲綿州刺史。歲餘,夢入洞府,餚饌甚多而不睹人物,亦不敢饗之,乃出門。有人謂曰:“此天倉也。”及明話於賓友,或曰:“州界有昌明縣,有天倉洞,中自然飲食,往往遊雲水者得而食之。”即使道士孫靈諷與親吏訪焉。入洞可十許裏,猶須執炬,十里外漸明朗。又三五里,豁然與人世無異。崖室極廣,可容千人。其下平整,有石牀羅列,上飲食名品極多,皆若新熟,軟美甘香,靈諷拜而食之。又別開三五所,請以奉薛公爲信。及稟出洞門,形狀宛然,皆化爲石矣。洞中左右,散面溲麪,堆鹽積豉,不知紀極。又行一二里,溪水迅急,既闊且深。隔溪見山川居第歷歷然,不敢渡而止,近岸砂中,有履跡往來,皆二三尺,才知有人行處。薛公聞之,嘆異靈勝,而莫窮其所以也。餘按《輿地志》雲:少室山有自然五穀甘果,神芝仙藥。周太子晉學道上仙,有九十年資糧,留于山中。少室在嵩山西十七裏,從東南上四十里,爲下定思,又上十里爲上定思,十里中有大石門,爲中定思。自中定思西出,至崖頭,下有石室,中有水,多白石英。室內有自然經書,自然飲食。與此無異,又天台山東有洞,入十餘里,有居人市肆,多賣飲食。乾符中,有遊僧入洞,經歷市中,飢甚,聞食香,買蒸啖之。同行一僧,服氣不食飯。行十餘里,出洞門,已在青州牟平縣,而食僧俄變爲石。以此言之,王烈石髓,張華龍膏,得食之者,亦須累積陰功。天挺仙骨,然可上登仙品。若常人啖之,必化而爲石矣。(出《神仙感遇傳》)

太平廣記·卷五十四·神仙·薛逢具體內容是什麼?該如何翻譯? 第2張

【翻譯】

河東薛逢,在鹹通年間擔任綿州刺史。一年以後,夢入洞府,美味菜餚很多卻看不到人,他也不敢吃,就走出洞門。有人對他說:“這是天倉。”到天亮向賓朋敘述夢境,有人說:“綿州界內有個昌明縣,昌明縣有個天倉洞,洞中有自來就有的飲食,雲遊的人往往能夠吃到它。”薛逢就派道士孫靈諷與他自己的心腹到那裏去訪察。進洞約有十餘里,還必須拿着蠟燭,十里外漸漸明朗。又走三五里,就亮亮堂堂與人世沒有差異了。那裏的崖室極其寬廣,可以容納上千人。崖室下面平整,羅列着石牀,石牀上飲食名品極多,都象剛剛做熟一般,軟美甜香,孫靈諷行過禮就吃。又另外打開三五個地方,又把洞中食物奉送給薛逢作爲憑證。到拿出洞門時,那些食物的形狀還象原來一樣,但都變成石頭了。洞中兩旁,散放着麪粉和泡過的麪粉,堆積着食鹽和豆子,不知終局。又走了一二里,溪水湍急,又寬又深。隔溪看見山川住宅都清清楚楚的,他們不敢渡過就停下來。靠近溪岸的沙子中,有來來往往鞋印的痕跡,鞋印都長二三尺,才知道這裏也有人行走的地方。薛逢聞聽這些情況,以爲靈勝而嘆異,卻沒有什麼辦法窮究它爲什麼會是那樣。我查考《輿地志》記載:少室山有天然的五穀、甜果以及靈芝仙藥。周太子晉向上仙學道,把九十年資糧留在山中。少室山在嵩山西十七裏,從東南上四十里,是下定思,又上十里是上定思,十里當中有個大石門,是中定思。從中定思往西走,到崖頭,下面有個石室,石室中有水,還有很多白石英。室內有原來就有的經書和飲食之物,與天倉洞無異。還有天台山的東側也有洞,進去十多裏,有居民、集市和店鋪,店鋪大多賣飲食。乾符年間,有云遊和尚進入洞中,經過市中,餓得很,又聞到食物的香味,就買來吃了。同行的一個和尚,只是服氣而不吃飯。他們又走十幾裏,出了洞門,已在青州牟平縣,而吃了東西的和尚不一會兒就變成了石頭。根據這種情況來說,王烈的石髓,張華的龍膏,能夠吃它的人,也必須是積累陰功。天挺仙骨,然可上登仙品的人才行,如果普通人吃了它,一定變化成石頭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