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北宋與遼朝簽訂澶淵之盟,有哪些好處?

北宋與遼朝簽訂澶淵之盟,有哪些好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和遼朝,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當年宋太宗攻打遼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完成統一大業,二是解決開封以北無險可守的窘迫,以便保證北宋邊防不會時刻暴露在敵人面前。

而要達成這兩個目標,只需要做一件事——收復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

爲此宋遼開始了,長達25年的戰爭,但宋朝一直輸,沒有打勝過。由於燕雲十六州是一個先進的農業區,它的農業、手工業和其他文化活動都比契丹本部地區發達。因此契丹統治者對這一地區的重要性有着足夠的重視,他們把燕雲十六州中的幽州升爲南京,改皇都爲上京,把原先的南京(遼陽)改爲東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應的許多官職,視爲腹地,儼然以大國的姿態屹立於宋朝對峙的北方。

北宋與遼朝簽訂澶淵之盟,有哪些好處?

而當遼國蕭太后掌權後,逐漸的治理內政,勵精圖治,國內逐漸穩定下來,奠定了發動戰爭的基礎。並在北宋邊境不斷挑釁,直至揮師進逼,可見其覬覦中原之心,其妄圖吞併北宋,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爭。

而戰場上遼國先是優勢,後是雙方相持,後來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在寇準的領導下,取得一些勝利,這個時候,遼國方面卻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因爲儘管他們這次出兵進展順利,但是戰線拉得過長,補給非常困難,再加上孤軍挺進宋朝腹地,萬一戰敗,後果不堪設想,有了議和的想法。

因宋真宗一直害怕與遼國發生戰爭,能議和最好,於是乎“澶淵之盟”出世。

《續資治通鑑長編》載:“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澶淵之盟”後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結束了宋遼之間幾十年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干戈",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

二、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30萬)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3000萬)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

北宋與遼朝簽訂澶淵之盟,有哪些好處? 第2張

三、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雙方對“澶淵之盟”都很滿意,僅從合約內容長遠來看,對宋朝更爲有利,等同於宋朝對遼國發動的一場“貨幣戰爭”。

“澶淵之盟”條約中:“宋每年向遼贈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自由貿易。”這一條,爲宋經濟戰的實施提供了極爲便利的條件。而這些“歲幣”對於當時的宋朝來說,根本不算很大的負擔,比起《水滸傳》中的“生辰綱”,“花石綱”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遼國只能用牲畜作爲向北宋進行交易的商品,而北宋的手工業產品則是遼所必須的。並且,遼是禁止對宋出售馬匹的,這就導致了對宋貿易的鉅額逆差。遼每年所接收的歲幣,被宋通過貿易重新賺回,並且自己還要貼入大筆的金錢。

到了後期,遼國就已經不發行貨幣了,而認爲北宋的錢幣方爲正品。宋便由此掌握了實際的財政大權。遼境內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大量涌入到南方,成爲了北宋源源不斷的資源。北宋打貨幣戰,成功地掏空了遼國,遼也因此日益衰弱。

北宋與遼朝簽訂澶淵之盟,有哪些好處? 第3張

蘇轍亦有評論:“‘澶淵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虜欣然聽命,歲遣使介,修鄰國之好,逮今百數十年,而北邊之民不識干戈,此漢唐之盛所未有也。”

“澶淵之盟”給了宋遼雙方百年的和平,雙方之間也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直接導致宋、遼雙方兵備鬆弛。

“澶淵之盟”之後,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戰去兵",禁軍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下陝西軍可用(也打不過西夏,屢戰屢敗。);武臣被排擠,最主要的是宋朝忘記了與遼國開戰的初衷,是爲了燕雲十六州,而這百年永遠失去燕雲十六州,讓北宋皇朝頭上時刻懸着一把“達摩利斯之劍”,而這個致命的弱點,最終被女真建立的金國利用並擊敗。

如果宋朝像漢朝一樣“居安思危”,經文帝,景帝兩朝發展,並在武帝時期軍事上健全軍制,加強騎兵部隊的建設,做好戰略部署,整軍備戰。專注拿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略,那麼歷史的走向也許是另一個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