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始皇爲什麼焚書坑儒?他真的做錯了嗎?

秦始皇爲什麼焚書坑儒?他真的做錯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焚書坑儒,又稱“焚詩書,坑術士(一說術士,即儒生)”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燬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秦之所以革者,其爲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聖人意也,勢也。”

秦始皇曆來被後世議論紛紛,在一些人眼中,秦始皇殘暴無道,讓天下百姓遭受了不少的苦難。可在另外一些人眼中,秦始皇統一六國,真正改變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事實上,無論是正面評價還是負面評價,其實都不爲過。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樣。就古今中外所有的評價中,柳宗元在《封建論》中的給出的答案應該算是最爲中肯的。在他看來,秦始皇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天下大勢所趨。成爲皇帝之後的所作所爲,同樣是大勢所趨。

後世人們之所以會說秦始皇暴虐,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始皇帝焚書坑儒。可對於始皇帝焚書坑儒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其實並沒有多少人關心,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秦始皇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事實上,這件事情的起因在於秦始皇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帝國以後,他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方式讓帝國更好地運轉起來。

秦始皇爲什麼焚書坑儒?他真的做錯了嗎?

最開始,部分臣子建議仍舊實行分封制度來管理國家。讓宗室子弟去接管曾經諸侯國的封地,可另外一部分臣子對此卻表示質疑。在這部分臣子看來,周王朝之所以會逐漸式微,甚至最終滅亡,根本原因就在於分封制。當一個國家將權力分散出去以後,各個地方的諸侯就會逐漸不受制約,導致發展不平衡。久而久之,諸侯的勢力就會逐漸威脅到帝王。

這樣的制度,其實秦始皇內心也十分牴觸。畢竟對於一個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傳承千秋偉業的人來說,僅僅幾百年的時光完全無法滿足他的願望。只不過他仍然需要一個契機,需要有人爲他提供一個新的治國思路。而李斯在這個時候提出的郡縣制,無疑幫助秦始皇解決了這個令他無比頭疼的問題。

不僅如此,李斯還提出要統一整個國家的思想,規定“史書非秦紀則燒之”。意思是說如果史書並不是秦國記載的,就要全部燒掉,這便是秦始皇焚數坑儒的起因。

之後,李斯發現僅僅只是燒掉史書,並不足以讓天下人的思想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畢竟這是諸子百家爭相涌現的年代,各種各樣的思想方向都會左右普通民衆看待王朝、看待天下的思維,這對國家統一顯然是不利的。

李斯的目標再一次擴大,天下間藏有《詩》、《書》以及百家《論》的人,都會受到處死。秦始皇自始至終,都不過是一個權力的賦予者罷了。

秦始皇爲什麼焚書坑儒?他真的做錯了嗎? 第2張

除此以外,方士們的言行也是導致秦始皇大發雷霆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秦始皇爲求長生不老四處尋找方士,結果找來的方士或者“名人”都沒有讓秦始皇感到滿意,這就讓秦始皇內心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爲求自保,方士們開始嘗試用各種各樣的學說來勸諫秦始皇,希望秦始皇明白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秦始皇希望國家思想能夠統一,現在各種各樣的言論層出不窮,豈不是完全和他對着幹。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地位相同的人,這種言論上的“據理力爭”是很正常的。可如果兩者的地位並不對等,那弱勢的一方無論怎麼說,都會有詭辯的嫌疑。正因如此,秦始皇纔會焚書坑儒。

時至今日,有人認爲《史記》中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對象主要是以方士爲主,儒生則是少數。可《史記·秦始皇本紀》之中卻又記載了被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的說法,這就讓人搞不清楚究竟誰對誰錯了。

只不過坑殺的事實總歸在這裏,其行爲遠比受害者的身份要重要得多。所以從那以後,始皇帝暴掠的形象便被口口相傳,直到今日依舊紮根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之中。

可我們如果從結果出發來看這件事情呢?在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各種學說流派遭受重創,唯有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以及吏法得以保存。從這一點上來看,思想的統一初步成功了。

秦始皇爲什麼焚書坑儒?他真的做錯了嗎? 第3張

很多人可能會想那個年代的許多人應該都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服從了秦始皇而已。可這真的重要嗎?假設秦朝沒有二世而亡,人們的思想統一程度自然會越來越高,之後再逐漸去發展其他的學術流派又有何不可。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焚書坑儒的行爲或許是理所當然地會受到指責,但結果卻是絕對值得的。其實不止是焚書坑儒,秦始皇讓百姓去邊疆地區修建長城,同樣遭受了許多的議論。可在那個年代,無論是帝王還是百姓,命運都不是自己能夠把握的。

如果秦始皇不做這樣的選擇,各種各樣的思想言論不斷出現在國家的各個地區,國家的治理從何談起。如果不作出這樣的犧牲,後世子孫又怎麼可能享受安寧。焚書坑儒,真的是秦始皇做錯了嗎?又或許這是他不得不做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