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西漢滅亡有何關係?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西漢滅亡有何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7位皇帝,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文章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舉措正式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使儒家思想成爲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主流思想。姑且不論這一舉措對整個中國社會的影響,漢武帝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卻爲西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西漢滅亡有何關係?

春秋戰國時代之前,“士”這一階層幾乎是不能參與政治的,之前都是貴族才能管理、治理國家或者封地。春秋戰國時期,“士”這一階層開始嶄露頭角,他們憑藉其文化知識積極參與政治,出將入相、變法爭鳴、縱橫捭闔。秦朝是信奉法家思想的,所以纔會有“焚書坑儒”。

劉邦建立漢朝後,吸取秦朝不重視儒生的教訓,儒生地位有一定的提高,但漢初奉行的是黃老之道。直到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式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但西漢時期,只是提高了儒生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並沒有成功的給他們灌輸忠於劉氏的思想。換句話說,當時儒家還是沒有變形的儒家,儒生們的心中裝的是天下,是整個國家民族,而不僅僅是帝王一人。

王莽本身就是一個儒生之中的代表,他又是外戚,掌握着朝廷的權力。因此,當西漢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官吏腐敗、蓄養奴婢成風,社會矛盾尖銳,活躍在當時朝廷上的儒生集團都認爲需要做點什麼來改變。王莽被推到了前臺,幕後是整個儒生集團,他們希望能夠做點什麼來挽救天下,改變國家的走向。

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說是王莽篡漢,不如說是士人(儒生)集團進行的一次政治改革,只不過這場改革在後世帝王看來是萬萬不可取的,所以給他戴上“篡逆”的帽子。柏楊先生認爲,“王莽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劉邦不同,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從而能使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

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對王莽是很有同情的。他認爲:“在前漢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認爲不該就這麼苟安下去的”,王莽“只是代表時代潮流,出來實行改革的人”。可惜王莽失敗了,後世的士人(儒生)、政治家再也沒有勇氣進行如此徹底的改革,只能修修補補,勉力維持封建王朝的苟延殘喘(或許這也是封建王朝爲何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時間)。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西漢滅亡有何關係? 第2張

有點扯遠了,還是回到主題上來,漢武帝自己提高了儒生地位,把儒家思想確立爲正統,沒想到卻爲西漢的滅亡挖了個坑。在西漢時期的儒家並不在乎誰當皇帝。他們只在乎誰能幫助他們實現理想社會。並且在當時儒家的觀念裏,其實沒有永遠一朝一姓的天下。天命是歸於有德者,有德你就能當皇帝,無德天命就會歸別人。

儒生們可以利用王莽實現他們的政治設想,王莽可以藉助儒生們樹立自己的威信,試圖取代漢家。 就這樣王莽與儒生們形成了新的利益共同體,儒生利用他們的可怕的宣傳能力製造祥瑞和社會輿論幫助王莽上位,而王莽則可以推行儒生們的烏托邦設想。這簡直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儒生們高高興興地把劉氏子孫趕下了臺,把王莽推上了帝位。

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特別能折騰,無論如何他也不會想到自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幫儒生會把他的後代子孫趕下皇位,扶持一個儒生代表當皇帝,推行他們的改革理想,這實在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