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本質上都是爲了維護帝王的權利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本質上都是爲了維護帝王的權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秦漢時期有兩個偉大的帝王,一個是統一六國結束紛爭的秦始皇,另外一個則是將大漢王朝推向鼎盛的漢武帝。這兩個皇帝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秦始皇可以說奠定了中國2000年的封建王朝的基本架構,很多思想和機構影響至今,而漢武帝則再次實現了秦朝對南方的統治,同時將西域各國納入統治範圍。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本質上都是爲了維護帝王的權利

而巧合的是兩個皇帝做了都做了一件事情,雖然內容不同,但是目標卻相同,秦始皇做的是焚書坑儒,漢武帝做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首先來看看焚書坑儒,相信絕大多數人對焚書坑儒都非常的熟悉,雖然對於坑的是不是儒生還存在爭議,但是這件事情是確鑿無疑的。事情的起因是這樣,西周建立以後實行分封制,就是有功的大臣和王子都被分封成諸侯國,後來由於周王朝的實力衰弱,因此就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紛爭,最終強大的秦國再次實現了王朝的統一。

在統一了六國以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李斯認爲天下紛爭就是因爲實行分封制,只有廢除分封制才能杜絕此類的事情發生,於是秦始皇就定下了郡縣制。但是分封制實行了1000多年,而且周禮的影響非常大,於是到了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於咸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上,又發生了一場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

李斯作爲郡縣制的倡導者,當然極力反對,於是李斯就上書秦始皇要求焚書: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爲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爲師。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本質上都是爲了維護帝王的權利 第2張

於是就有了焚書事件,至於說坑儒則是因爲方士爲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仙丹失敗,商量逃跑,被秦始皇知曉以後,下令抓了方士並坑殺,其中有不少儒生,於是就有了坑儒。

這是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那麼漢武帝時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怎麼回事呢?

秦朝二世而亡,取代秦朝的是漢朝,漢朝延續了很多秦朝時候的政策,最開始立國的時候,百廢待興,當然老百姓也非常的窮困,於是漢高祖採取了無爲而治的策略,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無爲而治是道家的學說,劉邦本人也不喜歡儒家的學說。

當然隨着時間的推移,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漢惠帝廢《挾書律》,使諸子學說復甦,其中儒、道兩家影響較大。國家的主流學說思想也由道家往儒家轉變,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無爲而治的思想非常不符合漢武帝好大喜功的性格,而儒家的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顯然與漢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

於是在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建議:凡是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的各家學說,都要從博士官學中排除出去。漢武帝對儒家思想非常贊同,於是就執行了該政策,雖然其中也遭到反對,但最終漢武帝還是推行下去,儒家成爲了此後兩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本質上都是爲了維護帝王的權利 第3張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雄才大略如漢武帝、秦始皇都會推行這樣一些政策呢?百家爭鳴不是很好嗎?說不定還能碰撞出更好跟更有利於國家的思想呢。

對於現代人來說,百家爭鳴當然是好的,而且社會也需要百家爭鳴,但是對於當時的統治者來說,在大一統王朝下,百家爭鳴無疑會對皇帝的中央集權統治造成很大的困擾。

秦始皇爲什麼會焚書,不就是因爲有博士要求恢復分封嗎?因爲有這些制度的記載,所以纔會博士要求復古,如果沒有這些書的存在,那麼這些人就不會有其他想法,更加有利於統治。

同樣的漢武帝也面臨同樣的處境,漢惠帝廢《挾書律》,百家開始復甦,隨着國力的強盛,很多有學問的人都會研究這些學說,僅僅是道家和儒家的爭吵還好,萬一又蹦出其他家,比如墨家的非愛兼攻的思想,對於漢武帝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而儒家學說已經不是春秋孔子時期的那個純粹的學說了,而是雜糅了道家、法家、陰陽家的一些學說,更有利於皇帝的中央集權統治。

其實不管是焚書坑儒還是擺出百家,本質上都是爲了維護皇帝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後世的王朝對儒家也有所改造,後來延伸出了三綱五常等思想,也是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到了清朝出現了文字獄,也是這樣的一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