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漢武帝罷黜了百家,爲何還保留百家典籍?

漢武帝罷黜了百家,爲何還保留百家典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漢武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歷史中,思想繁榮的現象往往出現在亂世時期,而一旦天下一統,爲了控制人們的思想,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選取不同的做法。

比如以秦朝爲例,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爲了勸勉百姓農戰,秦始皇甚至不惜將一衆詩書焚燬,避免百姓分心。而到了漢朝,好不容易將自己祖母竇太后鬥敗的漢武帝劉徹,爲了重新控制人們的思想,加強中央君主專制,在董仲舒的建議下,最終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

漢武帝罷黜了百家,爲何還保留百家典籍?

毫不誇張地講,正是因爲漢武帝的這一文化政策,才最終確立了儒家思想在華夏文化中所佔的絕對比例,對中國人思想的確立及人格的培養,起到了奠基作用。而從董仲舒所編撰的《春秋繁露》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對儒家思想的改造,已經十分迎合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要求。

如著名的“君讓臣死,臣不死不忠”的思想,便是經由董仲舒改造儒學後的產物。因此,孔孟兩位先賢,表示不背愚忠的黑鍋。因爲畢竟先秦儒家一向講求“君則敬,臣則忠;君失敬於臣,臣背忠於君”。由此可見,最起碼在孔孟那一年代,君臣在等級尊卑上雖然十分嚴明,但卻也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不提倡愚忠。但等到了董仲舒這裏,卻將整個儒學的政治觀念,往下拉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那麼,既然漢武帝接受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爲什麼百家思想在當時仍舊繼續傳播,甚至連朝廷也保留了大量百家經典呢?要知道,同樣是控制思想,秦朝的秦始皇焚書事件可要比漢武帝的做法狠厲多了。

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從客觀的層面來講,和文化領域基本沒有太大的關係,更多的則是偏向於漢武帝的政治考量,以及董仲舒個人所面臨的難題。首先從政治角度來看,我們要弄清楚漢武帝這一做法的真實原因。據史料記載,在武帝掌權前,他長期受到了皇祖母竇太后的壓制,而在竇太后的觀念裏,治國之道的關鍵在於黃老思想,不然漢朝在前期也不會出現著名的文景之治。

然而,漢武帝本人是個具有遠大抱負的君主,他不願意一直受到皇祖母的牽制。因此,爲了鞏固政權,削弱竇太后的控制,漢武帝必須從文化層面入手,從而減少竇太后等後宮勢力的影響。而在當時,唯一一個能夠同黃老思想持平,同時又符合中央集權理念的學說,也只有經過董仲舒改良後的儒學。

說到這裏,還要解釋一下爲何漢武帝不去選擇法家思想。與董仲舒的儒學相比,法家主要講求的是國富民強,在思想層面採取的態度極爲強硬,因此很難令人接受,比如強制焚書。但董仲舒的儒學則不同,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將你由內而外的洗禮一番,從而達到一種自願且順從的境界。這樣一來,既不會激起民怨,又可以加強專制,何樂而不爲呢?

漢武帝罷黜了百家,爲何還保留百家典籍? 第2張

因此,漢武帝罷黜百家本就是出於政治的考量,自然不會真的同其餘諸子的學說斤斤計較,畢竟只要不像墨家那樣的激進,百家思想的傳播也無傷大雅,只不過是朝廷不提倡了而已。

其次,諸子百家的學術理論,經過了長年的積澱和發展,已經在天下百姓之中,擁有了極爲強大的思想陣地,並不是任何一個統治者想要清除就能夠輕易清除的。正如上文說的那樣,百家學術在當時遍地開花,如果真的要在文化上徹底清除諸子百家的思想影響,就算漢武帝真的能夠做到,千古罵名也肯定是要揹負了的。

再加上漢朝之所以能夠強大,也的確離不開初期黃老思想的指導,因此,如果漢武帝全盤否定百家學說,也相當於是在否定先皇的功績。不僅會遭到天下學子的反對,也同樣會受到朝中大臣的指責。但好在漢武帝本人也不失爲一代明君,在利害關係的權衡層面,他還是懂得有所取捨的。

再一個原因,就和董仲舒本人有關了。還是那句話,從先秦儒學發展至今,按照歷史的脈絡來看,大致分爲三個階段,即以孔孟爲代表的先秦儒學、以董仲舒爲代表的儒學,直到以朱熹爲代表的儒學。而在這三個階段中,自從董仲舒對儒學進行了一番大的改造後,儒學從此便在服務於封建統治的道路上,一騎絕塵而去了。

然而,儘管董仲舒改造後的儒學受到了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青睞,但在當時,卻引起了儒學門派內部不小的矛盾。通俗點兒來說,當時以孔孟思想爲標準的儒士,看董仲舒就跟看一個欺師滅祖的二百五一樣,對他改造後的儒學理論根本不予承認。但奈何董仲舒背後有皇室的支持,他們就算再怎麼反對,也無法阻止改造後的儒學逐漸普及的歷史進程。

但是,董仲舒的這一做法的確在當時引起了學術界的軒然大波,他本人自然也是再清楚不過的了。所以,對於董仲舒而言,只要自己的目的達到即可,如果真的將其餘學說趕盡殺絕,恐怕不僅皇帝要揹負千古罵名,他本人也無顏再去九泉之下面對古聖先賢了。

所以說,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做法的確取得了極大成就,至於罷黜百家的理論,也只是在朝廷上不再以百家爲並行學術,至於其傳播發展,統治者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再去深究了。再者說了,在古人的眼中,衡量盛世天下其中的一個標準,便是修書。儘管漢武帝當時還沒有這一說法,但朝廷藏書越多,也就愈發能夠顯示出這個國家強大的文化內涵和底蘊,故而又爲何要學習秦朝,選擇焚書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做法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