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澶淵之盟是恥辱還是雙贏?真的是被迫簽訂的嗎?

澶淵之盟是恥辱還是雙贏?真的是被迫簽訂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澶淵之盟的歲幣與北宋的收入和軍費相比的確是九牛一毛,還沒到不能承受的地步,以宋的實力,擊敗還在鼎盛期的遼國困難很大。當時宋朝政府收入大概一個1.3億,當時的遼國要求納30萬,並且當時還在各方邊境開通商貿,有許多是迴流到宋朝的,當時大概有十多萬是流回到宋朝政府的,所以遼國只收到十幾萬,並且在當時觀念裏面這並不恥辱。

澶淵之盟是恥辱還是雙贏?真的是被迫簽訂的嗎?

在當時這個盟約是合適的,繼續往北打先不說能不能打下十六州之地,就說後勤保障能不能保證都是問題。打可能後面幾十年就是戰亂,雖說可以強軍但是於民無利,可惜的是盟約簽訂後大宋沒有繼續發現軍事科技的動力只一心發展文化經濟,導致後期軍事一直處於弱勢最後被滅國。其實如果北宋的經濟與科技進一步發展,在火炮與城牆技術有巨大突破的話,沒有燕雲十六州也一樣能抵禦外敵入侵。

送歲幣相當於北宋2個縣一年財政收入,往來貿易,茶葉陶瓷,那點錢就回來了,可能大遼還要倒貼。打仗可不是這點錢能解決的,而且還打不過。這個條約削去了遼國的狼性,宋朝當時士大夫當道,帶兵的都是文官這就是文官的勝利。但是這招只能用在同等軍事等級的情況下,武將能統兵不能調兵外行指導內行。之後的金國南下連克數城直搗開封也是重文輕武的結果,士大夫哪怕叛國貪污只要不造反一律不殺,守城的又是文官投降圈錢跑路犯罪成本太低,宋朝廷還一味的效仿澶淵之盟後果可想而知。

澶淵之盟是恥辱還是雙贏?真的是被迫簽訂的嗎? 第2張

澶淵之盟最大的好處是帶來了長久的和平,長遠來看宋承認了金國對於北方的統治,至於經濟不經濟的,那個年代運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壓根就不會產生多大的大宗交易,小的更是沒有。而且這些貿易帶來的價值也不會充盈國庫。從政府層面來講每年的上交貢品帶來了和平但也是巨大的壓力。在農村過高的賦稅會讓自耕農大量的減少增加隱性戶口。城市誕生一批手工業者。

官商會成爲最大的受益者。大量脫產者的誕生自耕農的減少,賦稅的增高只會帶來通貨膨脹,尤其是糧價上漲。古代交易的主要是銅錢,銀子這種東西有個官方名字叫做官銀,並不流通於商品貿易。宋朝由於軍事制度原因總是打敗仗,可是戍邊這一塊基本沒慫過,和遼的戰爭互有勝負,敗仗都是主動出擊戰線過長被拖垮的。宋夏之戰很多人只記得慶曆三戰,殊不知三戰中兩戰是宋朝主動出擊,而且西夏也是慘勝,到了神宗父子倆的時候情勢完全逆轉,都快打到靈州。

靖康之變不同於吳三桂降清,吳三桂那是壓倒漢人的最後一根稻草,1127那純粹是徽哲兩位皇帝未戰先怯。女真第一次打到黃河邊時懾於勤王軍隊太多便撤軍,這兩位居然要勤王軍隊回去或者解散,只能說作死。就是這樣,女真再也沒有突破長江防線,南宋甚至是抵抗蒙古最久的國家;而大明,除了在李定國那裏吃了幾次癟,南下簡直就是王師的待遇,漢奸層出不窮,剩下的淨在那裏內鬥,死到臨頭還在鬥,如果宋朝當時也是這樣早玩完。

北宋當時商業非常發達,經濟實力雄厚,政府對貿易的限制也是少見的寬鬆。宋遼兩國交戰,不利於北宋的邊境貿易,會阻礙經濟外擴,而簽署了盟約便可以避免大規模戰役帶來的貿易中斷。這樣看來,簽約實有利於北宋的經濟發展。澶淵之盟給北宋帶來了百餘年的和平,經濟文化的繁華是中國各個時期的大帝國都比不上的,更何況即使再戰,也未必能收復燕雲十六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