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秦國自東出並取天下便以魏國爲腹心之患,商鞅對秦孝公就有一番言語:秦之與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

秦國與魏國的關係,延續了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的關係,雖有成語“秦晉之好”一說。但實際上縱觀整個春秋時期的秦晉關係,秦晉兩國可以說是世仇。晉國於崤之戰後,便阻斷了秦國的東出之路,而得以獨霸中原。而秦國自此便轉而與楚國世代交好,屢屢跟隨楚國攻打晉國,而晉國也時不時地帶領一幫諸侯痛扁一下秦國。《左傳》中有明確記載的秦晉之戰,亦多達十餘次,又何談“秦晉之好”?

秦晉兩國這種世仇關係,完全取決於兩國的地緣政治:晉強則秦弱,晉弱則秦強。魏國在與韓、趙三分晉國的時候,繼承了晉國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今天的晉西南地區,故在戰國時期亦常以晉國指代魏國。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既然秦國與魏國在地緣政治上,存在如此利害關係。那作爲戰國時期最先通過變法而強盛的諸侯--魏國,其稱霸中原長達近百年之久,也是傳統華夏諸侯中最先僭號稱王的國家,其爲何不全力攻打秦國,而徹底滅掉秦國這個隱患呢?

首先,魏國地處華夏腹心地區,強敵環伺而爲四戰之國,並無法盡全力攻打秦國。

魏國的地緣政治與德國比較相似,根本上無法避免多線作戰。著名的戰爭典故--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實際就是由魏國的地緣政治環境決定的。而秦國就無此後顧之憂,沒有哪個諸侯能在戰略上實現圍秦救魏、圍秦救韓。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2張

因此,魏國根本無法盡全力去攻打秦國,其他諸侯很容易趁魏國主力盡出之際,而從魏國的背後捅一刀。其後,魏國也是東敗於齊、西敗於秦,受到東西兩大諸侯的輪番攻打,而徹底淪喪了中原霸主地位。

其次,與貧寒、落後的秦國比較起來,魏國更豔羨東方的土地,而將其戰略的重點投向了東方平原地區。

就好比一個窮國,一個富國,正常的選擇都會去攻打富國,而不想在窮國身上亂折騰。秦國的地理比較閉塞,與東方諸侯往來不便,其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遠落後於東方諸侯,而素來被東方諸侯視之爲戎狄。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3張

魏國也當然不願將其拓取的重點方向放在秦國身上,而東方爲廣闊的平原地區,那裏的土地業更適宜耕作,交通也更爲便利,商業、手工業等都很發達。魏國經營、拓取的方向,也很自然就放在了其東部。魏國自安邑(今山西夏縣)而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一方面固然是遭到了秦國的逼迫,而另一方面也是魏國的戰略選擇,實際上與趙國自晉陽(今山西太原)而遷至中牟、邯鄲是同樣的戰略考量,都想在平原地區發展。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4張

第三,秦國雖比較落後,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滅掉。

春秋時期的晉國執政正卿-趙盾曾說過:晉、楚、齊、秦,匹也。晉之不能於齊,猶楚之不能於秦也。

秦國是與晉、楚、齊並列的四強之一,雖然在變法之前,有些暮氣沉沉、老態龍鍾,但秦國的底子厚實。而魏國雖顯得朝氣蓬勃,但畢竟是與韓、趙三分的晉國,魏國的疆域、人口都遠不能與之前的晉國相比。秦國之所以能夠並得天下,很重要的政治環境就是晉國三分。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5張

雖在春秋時期也有很多兼併戰爭,但被滅的國家通常都比較小,易於被同化掉。而那些稍具實力與影響的中小等國家,如陳、蔡這等處於晉楚兩強爭霸之間的就多番被楚國所滅,卻也能多番復國。而即便邁入了戰國時代,韓國滅掉鄭國(大國兼併掉中等國家戰爭)也用了近五十年的時間,更不必說已有三、四百年(秦國受封至戰國初期)根基的大國--秦國。魏國要想吞食掉秦國,也並不是短期就能實現的。

第四,其他諸侯國也不會坐視魏國滅掉秦國,而勢必會出兵干涉。

分裂狀態下的國家或政權,都很懼怕一國過於強大而打破天下均勢的局面以危及自身的安全,這也是三國時期的吳蜀(漢)聯盟的內在原因。英國在歷史上一直奉行“大陸均勢”的政策,本質上也是如此。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6張

而戰國時期也是一樣,齊國“圍魏救趙”、“圍魏救韓”,也是懼怕魏國過於強大。及戰國中後期的東方六國合縱,五國伐齊(齊滅宋之後,勢力達到鼎盛,而引起其他諸侯國的恐慌)等都是爲了遏制一國過於強大。故而,其他諸侯國絕不會坐視魏國滅掉秦國。

第五,秦國地理阻塞,即便魏國滅掉了秦國,也會使自己的勢力分爲兩處,一旦魏國本土有事則很難救援。

魏、秦的地緣政治,很想三國時期諸葛亮爲劉備謀劃的跨有 荊、益政治藍圖,實際上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劉備的勢力本來就較弱,而一旦跨有 荊、益兩州之地,則荊州的防禦勢力就會削弱。若魏、吳攻打荊州,而荊、益有山川阻隔、道路難行,蜀漢很難及時救援,這也是東吳能偷襲荊州得手的內在原因。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7張

同樣,隋末時期的李淵起義,也是從晉陽(山西太原)起兵,全力向關中進兵。但在李淵佔領關中之後不久,其後院的幷州(晉陽)就被劉武周給佔據了,這不能說是負責留守的李元吉過於年幼或無能,而是後方空虛、幷州(今山西)與關中在地理上也被隔斷。

第六,戰國初期的魏國實力也並沒有那麼到一國獨大的地步。

戰國初期的魏國霸主地位,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春秋時期晉國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關於春秋時期雖有五霸之說,但實際上能稱得上是霸主之國的也只有晉國與楚國。通看整個春秋史,其主旋律就是晉楚兩強爭霸,而其他諸侯國的霸業不過曇花一現、稱霸的時間都極短,遠不如晉楚迭霸好幾代。

而魏國佔據了當初晉國最爲核心的地區,故在傳統上能以晉國指代魏國。在《孟子見梁惠王》篇中即言道:梁惠王(魏國遷都大梁之後,也被稱爲樑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戰國初期,實力強盛的魏國爲何不全力滅掉秦國? 第8張

魏(樑)惠王將魏國的強大,追溯到春秋時期晉國的強大,而不單是魏文侯、魏武侯時期實施變革的強大。這種傳統霸權的繼承,有些像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國際地位。

但魏國並沒有完成繼承了晉國的疆域與實力,而魏國能繼承與維持(晉國)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固然是魏國的基礎較好(佔據了晉國的核心區域,農業較爲發達),其開國之君魏文侯也是戰國時期的一代賢侯、在戰國時期率先實施了變革。但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在於晉國剛分裂不久,韓趙魏在當時無疑都是竊國的亂臣賊子。爲使自己國家能維持大國地位及免於其他諸侯的討伐與孤立,故在戰國初期那段階段,韓趙魏三家雖有齟齬,但仍是一種特殊的國家關係,彼此行動一致、同進退。因此,魏國在戰國初期的霸主地位,實際上有捆綁韓、趙兩國的重要因素,而單憑魏國並不具力壓衆諸侯國的實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