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關於王好古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的一名醫學家

關於王好古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的一名醫學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調治陰證經驗

外感寒溼,調中解表

寒溼霧露之邪中人,雖可致表證,但對其論治,王氏則非常重視人的“本氣虛實”,善用扶正祛邪之法。若外感寒溼霧露之邪,症見發熱,惡寒,汗出,腰背強硬,頭項不舒,四肢沉困,飲食減少,或食已脘悶,脈浮緊或緩者,自制神術湯,方取蒼朮辛苦而溫,其氣芳香,溫燥之中又有散性,既能燥脾胃之溼,又能散風寒之邪,配合辛溫之防風、甘草、生薑、蔥白以溫中燥溼,健脾解表。並據司天之氣的不同,而加主時之藥,如太陽寒水司天加桂枝善後;陽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少陽相火司天,加黃芩、生地;太陰溼土司天,加白朮、藁本;少陰君火司天,加細辛、獨活;厥陰風木司天,加川芎、防風。如對霜降以後春分之前,傷霧露溼氣邪盛者則用神術加藁本湯、神術加木香湯,若內傷冷物兼外感風邪有汗者則用白朮湯。上述方劑可反映出王氏治療陰證外感,重視固本健脾燥溼的特點,其用藥則反映了王氏師門重視升降沉浮的經驗。

關於王好古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的一名醫學家

遣藥制方特點

與溫補的治則相應,王氏調治陰證,極力反對使用寒涼之品,明確強調:“雙解、蜜茶、沐浴,陰證皆不可用”。即對《傷寒論》第29條陽氣來複以後“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 ”的治法也持有異議,認爲“先溫後下,不可輕用,內別有消息”)。因此,治療陰證選方用藥,一般多溫熱辛甘,少有苦寒。《陰證略例》載方58首,其中溫中散寒和破陰回陽的方劑共46首,佔總數的79%。

而且,在多數方劑中,常常數味溫熱藥物並用。其中尤以附子、乾薑並用之方居多,達16首。還有附子、硫黃;川烏、乾薑;附子、硫黃、桂心、乾薑並用等配伍。其自制方劑,具有味少量輕,注重健脾溫陽的特點。如治療內感陰證兼有外感寒溼的神術散,由蒼朮、防風、甘草、生薑、蔥白五味組成,其用量三錢;而治“傷寒痼冷,脘腹冷痛”的已寒丸也只六味藥物所成,方中良姜、茯苓、乾薑、茴香四味皆有溫中健脾之功。

王好古博通經史,廣覽醫籍,是金元時期重要的醫家,也是易水學派的中堅力量。

關於王好古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的一名醫學家 第2張

王好古在張元素臟腑辨證及李杲脾胃學說的影響下,結合個人臨證經驗,繁引諸家之言,獨闡陰證之辨證治療,從而把散見於歷代著作中零亂而無條理的有關陰證的論述,整理髮揮成爲具有辨證施治體系的一門獨特學說,這是中醫學理論在金元時期的一大發展,對後世研究陰證有莫大的啓發。

王好古論陰證,重視內因,不囿於傷寒外感之說,提出了內感陰證理論,並闡發了以太陰內傷虛寒爲主的陰證學說,使陰證的辨證論治從傷寒外感陰證,發展到內傷雜病陰證,大大擴充了陰證的範圍,從而把傷寒學說與脾胃內傷學說有機結合起來。陰證學說既是對仲景學說的發展,又補充了東垣脾胃內傷詳論“熱中證”之未備。其主張溫補脾腎,對明清溫補學派醫家深有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