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關於夏承燾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對中國詞學有着怎樣的貢獻

關於夏承燾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對中國詞學有着怎樣的貢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承燾,字瞿禪,1900年出生於溫州。自師範畢業後,夏承燾開始了長達60年的教學生涯,曾在我區任橋、瞿溪、梧田等地小學任教。他與潘鑑宗有着深厚的情誼,在瞿溪執教時常到潘家做客,是著名文學家琦君的恩師。夏承燾癡迷詞學,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爲“詞學宗師”。

經歷

14歲時,夏承燾考進永嘉省立師範(溫州師範學校)。當時,儘管學校課目甚多,但熱愛文學的他,仍在課餘時間潛心於古籍經典的研讀。在那一段日子裏,他把學校圖書館的古典文學書全部讀遍。其中,他對詩詞尤感興趣,已能按譜填詞,這就是他立志學詞之始。

師範畢業後,夏承燾無錢念大學,開始在任橋、瞿溪、梧田等地小學任教。在幽靜的鄉村裏,夏承燾作了不少詩,“昨夜東風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殘”,是他少年時的得意之作。這期間,溫州先後建立了慎社和甌社兩個文學團體。夏承燾積極參加,與同道切磋詩詞,論辨陰陽,奠定了一生研治詞學的基礎。1921年,他赴陝西教育廳工作,後在西安中華聖公會中學任圖文教員。1925年6月離開西安返溫。

關於夏承燾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對中國詞學有着怎樣的貢獻

1927年至1930年期間,夏承燾在溫州九中任教。他的詞學事業正是從這裏起步。1927年下半年,夏承燾一到九中就在藏書樓發現了豐富的圖書,令他喜出望外,一頭扎進了書籍的海洋。那時的他,白天教書,晚上和節假日就埋頭苦讀,博覽羣書,其用功之勤,非常之人所及。在他的日記中常常有這樣的記載: “兀兀終日,雙目爲瞀。” “竟日伏案,用心過勞,口舌爲幹。”據尚存的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底的日記統計,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他閱讀、扎錄的古今中外各類書籍達368種之多,創作詩文100多篇。

夏承燾沒有上過大學,但他後來卻走上了大學的講壇,成爲著名的教育家、學者。他的學問全靠自學,但他謙虛地說自己很笨。他認爲“笨”這個字很有意義,頭上頂着竹冊,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從“竹”從“本”。1930年下半年,夏承燾離開溫州,到杭州之江大學任教,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高等學校教學生涯。在杭期間,他結識了龍榆生、朱疆村、馬一浮、金鬆岑、唐玉虯等學者。在與這些良師益友相互問學析疑解惑中,夏承燾在詞學研究和創作實踐方面均獲得顯著提高。他陸續在《浙江大學學報》 《中國文學會集刊》 《詞學季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

琦君恩師

從教60多年來,夏承燾教過無數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琦君便是其中一位。夏承燾是琦君的終生老師。1919年,琦君咿呀學語時,夏承燾剛從溫州師範學校畢業,在瞿溪執教。彼時,他時常做客潘宅大院。夏承燾與潘鑑宗有着深厚情誼,是潘鑑宗一生心儀的學者與詞人。少年的琦君受父親薰陶,對夏承燾有着無限敬仰之情。後來,琦君遵從父親之命,到杭州之江大學讀書,拜夏承燾爲師,研習古典詩詞。

關於夏承燾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對中國詞學有着怎樣的貢獻 第2張

夏承燾在《希真生日囑爲詩》裏寫道:“我年十九客瞿溪,正是希真學語時。浮世幾回華屋感,好山滿眼謝家詩。”從中可見,夏承燾對少年琦君的成長有着極爲重要的潛在效應,對琦君學問的培養影響深刻。琦君接過了夏承燾古典文學這根棒,並把它嫁接到現代文學上,開出了一朵綺麗的花朵。夏承燾成爲琦君終身難忘的恩師,更是琦君懷鄉思親散文中常憶念的親人,如《留予他年說夢痕》 《吾師》和 《鷓鴣天———懷念夏承燾師》等,寫夏承燾對自己作詞、作文、作人方面的教誨,令她一生體味,受用無窮。正如琦君所說:“師恩似海無由報,哭奠天涯路渺茫。杖履追隨成一夢,封書難寄淚千行。”夏承燾的爲學、教書、做人,三十年的點滴師恩,是琦君無法忘懷的。

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夏承燾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主任、《文學研究》 (後改名《文學評論》)雜誌編委、 《詞學》雜誌主編、中國韻文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

在詞學考訂方面,他是中堅力量。他專注於唐宋詞人數十年,旁搜博引史實或有關詩文資料,進行辯誣正誤,積年累月而成《唐宋詞人年譜》十種十二家,使唐宋十二詞人年譜、生平事蹟一目瞭然,部分難解作品亦得到妥帖的詮釋,爲當代詞學研究開拓了新路,且提供可靠的依據。此外,他還致力於詞的音樂、格律研究,將《白石道人歌曲》中的旁譜進行破譯,使這部僅存的宋詞音樂曲譜資料得以流傳於世。

關於夏承燾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對中國詞學有着怎樣的貢獻 第3張

文革中,夏承燾受到很大的衝擊,現在出版的《天風閣詞集》前後編,幾乎沒有1967年到1969年的詞作。夏承燾晚年的詞體創作,開始迴歸到自我抒情,也多了友朋唱和。其代表作有《鷓鴣天·到骨新恩是嫩涼》《天仙子·讀陳龍川壽婦詞》 《鷓鴣天·湖上答古津邀遊太湖》。

1975年7月,76歲夏承燾的赴北京療養,從此開始了他生命中最後十年的治學與寫作。這時期,他聲譽日盛,又逢國家百廢待興,日漸呈現治世景象,一批學界、吟壇、藝苑的耆宿在久蟄之後,重新開始創作,展示他們一直被壓抑着的藝術才能,並且發揮餘熱,作最後的傳薪。全國各地,詩詞創作的活動也漸漸開始復甦。夏承燾以其深湛的學問與卓越的才能,贏得推崇,終至被奉爲“一代詞宗”,確立了當代詞壇上無人能出其右的地位。

關於夏承燾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對中國詞學有着怎樣的貢獻 第4張

年華已老,椽筆未衰,在他健康情況尚好的時候,創作了許多晚年的佳作。其中猶以小令成就頗高,一些作品詞律精深,格調閒雅,風味堪稱入神。如《減字木蘭花·乙卯秋日,北京諸詞友邀遊西山》 《減字木蘭花·有懷西諦學兄》 《虞美人·潼關道中》 《水調歌頭·遊承德避暑山莊》等。

夏承燾長達七十餘年的詞體創作,是二十世紀詞壇的重要成果。他不僅繼承宋詞、清詞的藝術傳統,而且成功地創造了現代人特有的詞境,在詞風上也有所創新。這充分說明詞體在新的文化與文學環境中,仍有很強的適應性,有繼續發展的活力。 凝聚着夏承燾畢生心血的近千萬字著作中,已出版的詞學專著有近30種,未結集論文有百餘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種。其中《唐宋詞人年譜》 《唐宋詞論叢》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都是有詞學以來少有的鉅著。他還創作了大量詩詞,其代表作爲《夏承燾詞集》 《天風閣詩集》,並寫了獨具特色的《天風閣學詞日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