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關於張從正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一個人

關於張從正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一個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氏強調攻邪,將其歸納爲汗、吐、下三法。張氏對此三法的運用十分純熟。他認爲,只要邪氣存於肌表,尚未深入,便可應用汗法。他所指汗法,包括灸、蒸、薰、渫、洗、熨、烙、針刺、砭射、導引、按摩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在具體應用方面,張氏認爲首先要明辨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在實際應用時,不僅表證可用,諸如有裏證者,若兼有表證之象者亦可應用。其中,張子和尤其注重辛涼與辛溫發汗之間的分辨,注重從地區、季節、體質、感受邪氣、稟性、脈象等方面之不同,以鑑別辛涼與辛溫的不同適應證。在使用汗法時,強調汗出之時要周身出遍,要漸漸汗出,且不宜過多,這是十分重要的原則。

關於張從正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一個人

對於吐法,他認爲凡風痰、宿食、酒積等在胸膈以上的大實大滿證均可應用。如傷寒或雜病中的頭痛,痰飲所造成的胸脅刺痛、失語、牙關緊閉、神志不清、眩暈噁心等,由於病邪在上,均可用吐法。當然,他所稱吐法,不僅僅指涌吐而言,“引涎漉涎,嚏氣追淚,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具體應用上,一般情況下,凡吐至昏眩,可飲用冰水可解,沒有冰水,服用涼水亦可。此外,有一些不適應使用吐法的患者,如性情剛暴、好怒喜淫、信心不堅、病勢臨危、老弱氣衰、亡陽血虛、自吐不止,諸種血證等,均在禁用吐法之例。

對於下法,不僅侷限於通瀉大便,“催生、下乳、磨積、逐水、破經、泄氣,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即將通達氣血,祛除邪氣,使之從下而行的多種治療方法統歸於下法。由於張氏對下法的概念範圍的擴大,因此張氏下法的適應範圍亦是十分廣泛的。諸如胃腸部有各種結滯;傷寒大汗之後而因勞而復發,熱氣不盡者,雜病腹中脹滿疼痛不止而內有實邪者;目黃、九疸、食勞及落馬、墮井、打撲、閃肭、損傷等外傷引起者,均可選用下法。此外,張氏還列舉了三十味常用攻下之藥,諸如大戟、牽牛、芫花、巴豆、甘遂等峻烈攻下之品均在其列,而且對一些毒性藥物的應用,提出應當慎重,既強調其治療作用,又注意其弊端與副作用,可見其應用是十分嫺熟的。

關於張從正的評價是怎麼樣的?他是怎樣一個人 第2張

張從正承襲《內經》及張仲景學說,私淑劉河間之學,創 “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的攻邪學說,豐富和發展了中醫發病學理論。

在臨牀上,張氏吸取和發揮了前人理論,擴大了汗吐下三法的應用範圍,促進了治法理論的發展,並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在情志治療方面很有特色,爲中醫心理學的發展有所貢獻。

張氏的攻邪理論突破了《傷寒論》六經辨證的常規用藥規律,爲後世溫病學家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