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古文觀止·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古文觀止·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文觀止·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禮記·檀弓上》

【題解】

《禮記》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其內容主要是對先秦禮制的記載和論述,以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逸事等。此篇記述申生在被讒蒙冤的情況下,不申辯以傷君父之心,不出奔以暴揚君父之過,寧可選擇自殺,從容就死,是後世宋儒宣揚的“父要子死,兒不得不死”的典型

【原文】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63]:“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64]?”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古文觀止·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註釋】

[63]重耳:申生的異母弟,後爲晉文公。

[64]蓋:同“盍”,爲什麼。

【譯文】

晉獻公將要殺掉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對申生說:“你爲什麼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向君主表白呢?”太子說:“不行。君主有了驪姬才感到幸福,我講出真相就會傷君主的心。”公子重耳說:“那你爲什麼不逃走呢?”太子說:“不行,君主會說我想要謀害他。天下難道有無父的國家嗎?再說我能夠逃到哪裏去呢?”

【原文】

使人辭於狐突曰[65]:“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66],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67],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68],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爲恭世子也。

【註釋】

[65]狐突:晉國的臣子,申生的老師。

[66]伯氏:即指狐突。魯閔公二年,晉獻公派遣申生伐東山時,狐突曾勸他趁此機會逃到別的地方去,申生沒有聽從。

[67]子少:指驪姬的兒子奚齊,年紀還小。

[68]圖:策劃,謀劃。

【譯文】

《古文觀止·晉獻公殺世子申生》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於是太子申生派人去向狐突辭別,說:“申生有罪,沒有聽從您的忠告,以致弄得性命不保,申生不敢貪生怕死。但是,我們君主年紀已老,愛子奚齊年紀還小,國家將會多災多難。您又不肯爲君出謀劃策,您如果肯爲君主謀劃政事,申生雖死也感激您的恩惠。”於是行了再拜稽首的禮節,然後自殺了。因此他被稱爲“恭世子”。

【評析】

本文篇幅雖小,卻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通過寫申生和重耳之間的對話,讓人爲之動情。申生面對驪姬的誣陷和父親的誤會,不願意向父親申明自己的委屈,因爲怕父親知道真相後傷心;他也不願意出逃到其他國家,因爲怕把父親的過錯宣揚出去。刻畫出申生受冤之時還顧忌君王之心,在矛盾心理的支配下,申生走投無路,最後選擇自殺,描繪出一個憂國憂民、以死奉行“孝道”的形象。申生的所爲,既表現了他對國家局勢的清醒認識,也顯示了他敬順事上的忠孝情懷。

“殺身以成仁”,爲了某種理想和價值追求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確實難能可貴。它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存在的一種深刻領悟。申生的作爲只符合儒家的“孝道”,但在今天看來,申生的行爲是愚孝的,是不可取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