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元幹寫的《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賀新郎·寄李伯紀 ①丞相

【原文】

曳杖危樓去。鬥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掃盡浮雲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蘆深處。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夢揚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謾暗澀銅華塵土。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風浩蕩,欲飛舉。

【註釋】

①李伯紀:即李綱。下文的“謫仙平章”指的也是他。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譯文】

拖着手杖登上高樓,北斗星低垂,江面掀起萬頃波浪,月色流瀉在雲煙迷漫的水邊汀洲。勁風掃盡浮雲,還在怒吼,所以無法乘坐晚舟連夜飛渡。北面飛來的一羣鴻雁,已經棲宿在蕭索的蘆草深處。心情惆悵,遙望山河,更覺得自己孤苦。人們此刻正在酣睡,鼾聲如鼓。有誰肯來陪我,在酒興中起舞?

從揚州倉皇逃出已有十年,好像做了一場噩夢。獨倚在寒氣漸重的高樓,爲國而憂,恨不得一口氣吞沒驕橫的胡虜。我想手提三尺寶劍,親自殺死金人的統治者,不留下像昭君彈出琵琶怨語那樣的怨恨。空自嘆息寶劍暗淡無光,落滿了厚厚的灰塵。請你評論看看,是否可以歸隱苕溪,江邊垂釣?要乘着浩蕩的長風,高飛直上萬裏!

【鑑賞】

這首詞寫於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當時宋金和議,大局已定。可重臣李綱不顧多次因上疏反對和議而遭到罷免,仍再次上疏,堅決反對議和。這首詞就是詞人聽聞李綱之舉後給李的寄詞,在詞中詞人表達了對李綱的支持,並且抒發了自己收復河山、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詞人登高遠眺,面對深夜的江景,發出知音難覓、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慨嘆。開篇六句,寫詞人登高遠望,滿目盡是淒涼之景,飽含對國家的憂思,詞人孤單的身影頗能給人震撼。“悵望”二句,借景抒情,景色悽清,心中更是抑鬱,舉世皆醉唯我獨醒,這是怎樣深沉的感慨啊!這一句承上啓下,引出下文對李綱的思念。“誰伴我”兩句,從東晉祖逖和劉琨聞雞起舞的典故中化出,以抒自己殺敵報國的豪情壯志,以及苦無知音的寂寞情懷。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的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第2張

下片暗寫對朝廷屈辱和議的憤慨和斥責,詞人對李綱充滿敬仰,堅決站在李綱一邊。“十年”以下五句,直抒胸臆。首先借用杜牧詩句,表達對朝廷懦弱求和的抗議;然後又借傅介子斬樓蘭封侯之事,表明自己堅決抗金的立場;之後又用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發出對宋、金議和的嘆惋。“謾暗澀”一句,寫英雄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就像廢棄的寶劍會生鏽一般,這是對朝廷罷免李綱等主戰派將領而發出的慨嘆,飽含抑鬱憤慨之情。“喚取”兩句,把李綱比作“謫仙”李白,可見詞人對李綱的尊敬,詞人期盼李綱能堅持抗金,收復故國河山,建立一番蓋世功業,而不是像自己一樣歸隱避世,鬱郁終老。最後兩句“風浩蕩,欲飛舉”,猛然一振,激情四溢,這是詞人深切的愛國情懷所致,同時也是對以李綱爲首的抗戰派將士的殷切勉勵。

這首詞豪邁峭拔,慷慨陳詞,巧用歷史典故,暗寓愛國深情,含蓄蘊藉,讀之令人拍案。這首詞和之前的那首《賀新郎》雙雙被評爲詞人的扛鼎之作,備受人們推崇。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