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儒教的產生與國教化是一個曲折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不僅面臨着隨着社會的發展自身合法性變動的壓力,還面臨着同一時期不同的優秀思想學說的競爭。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本文將首先論述一個基本前提,即儒教屬於宗教範疇,再於此基礎上將儒教的產生髮展與國教化的歷程進行說明。

“儒教”存在嗎

本文所討論之話題涉及漢朝的政教關係,此處的教即爲儒教,故有必要簡單論述一下所謂“儒教”存在的原因。“儒教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幾十年來引起了多方爭論。按照宗教的定義來說,宗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無論是何種宗教,無論其性質是怎樣的,它總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祕力量,不同的是超自然力量本身而不是這種力量是否存在。對於一個宗教來說,它一般有自己的思想體系,有一套闡述系統來表達自身的終極關懷以吸引教徒。

這個思想體系中主要包括創世觀(世界的本源)、生死觀(人死後的世界)、儀式觀(人活着要做什麼)。反對者的主要論點就來自於此。孔子曾說“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這些直接反映了儒學中並不存在超自然力量。宗教的基本特徵是超自然性,即創造一個虛擬的形象,認爲它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能拯救苦難的民衆,使將其作爲信仰的人得以解脫,哪怕今世不行還有來生。

而儒學更重視的是“儀式觀”,基本傾向是入世的,強調自身修養的重要性,以平治天下爲最後歸宿。其強調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追求自我和社會的完善,而不是由神明來主宰一切;且儒家思想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把希望寄託給今是而不是來生。故儒學還稱不上是一門宗教。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第2張

這種爭論的點都忽視了一個基本問題。所謂的儒教與儒學並不是同一種概念,我們今天所說的儒教並不是兩千多年前的孔孟學說,而是有教典、有教義、教團、教主、交規、崇拜對象,有創世觀及生死觀的宗教實體。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第3張

在孔子之前的商周時代,國家就有一個以“昊天上帝”爲至高神信仰的正宗大教,即國家宗法性傳統宗教,也有人稱之爲“前儒教”。孔子雖未在崇拜對象和信仰上大做文章,但其也曾說過“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天生德於予”,沒有否定既有的上帝信仰;而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中的天地觀,曾言“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甚至有信仰性更強的話“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說起上帝,很多人認爲是基督教獨佔性的使用,基督教還沒有來之前,我們的《尚書》就提到過“上帝”。它說的是“至高無上,宇宙造化”之源。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第4張

儒教對於死後世界的解釋也是一個完好的闡述系統。周子云:“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儒教對於人死後的基本理解是鬼神一氣,鬼神魂魄皆氣,氣散人死,魂升魄降。綜上所述,儒教已具備一團體可稱爲宗教的基本特徵。同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思想也從一派學術思想上升到了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的高度。故如此,筆者認爲儒教是存在的,其存在的具體時間本文不予討論,但在兩漢時期,儒學確確實實是以宗教的形式存在的。

儒教的產生

儒教的崇拜對象中以昊天上帝最大,同時輔以其他自然神(山川河海)、聖賢神(文廟)、祖宗神(宗親祭祀)、英武神(武廟)崇拜的多神教。這種崇拜在上文所述的前儒教時期已然形成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儒教成爲官教之後,除了對昊天上帝的敬畏之外,上到皇帝,下到平凡人家都保留且重視傳統的宗祠祭祀:著名的文官(尤其是大儒)如孔子、朱熹、王陽明等死後都在各地修成了祠堂;傳奇的武將(關羽)也在死後得以擁有自己的武廟。

儒教的等級制度在其崇拜對象範圍內已有體現,信奉的是有等級有次序的多神體系。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造了儒學。他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整理六經。在六經中雖然帶有孔老夫子其個人的觀點,但總體來看也只是使此教教義與教理系統化、書面化而已。周遊列國時期的孔子將春秋戰國時代稱爲“禮樂崩壞”時期,他及他身後的弟子們,本質上是一羣尋找信徒的傳教人士,同時他們擔負起了發展儒教學說的重任。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第5張

西漢初年,統治者採取無爲而治的統治政策,恢復因戰爭而損害的經濟社會生活。在此政策下,漢朝的國家政權得以鞏固,經濟也在穩定中得到發展。但隨着時間的推進,整個國家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地方諸侯勢力擡頭,皇權遭到地方割據勢力的嚴重威脅,再加上外敵隨時可能伺機而動。

內憂外患下,漢武帝迫切需要一種統一且強有力的統治思想來統一意識形態,改變這種現狀,實施積極有爲的手段以鞏固皇權統治。建元六年,漢武帝即下令全國各郡各舉孝廉一人,並親自出題,讓賢良才子們應對。董仲舒即當時應試的賢良之一。

漢武帝爲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第6張

面對問題他沒有過多考慮便提出了自己的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昔絕其道,勿使並進”,這與漢武帝之所想不謀而合。漢武帝採納了董子的建議,即後世所說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學說成爲封建王權的正統思想。在此引出李申先生的觀點,“本文認爲,儒教不僅存在,而且有相應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