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澶淵之盟是什麼內容?爲什麼宋人會覺得那是一場全面的勝利?

澶淵之盟是什麼內容?爲什麼宋人會覺得那是一場全面的勝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澶淵之盟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整個澶州之戰,當時確實應該算是宋朝打勝了。

雖說遼軍一直打到了澶州,這裏離北宋的都城開封已經很近了。但是,如果就只說澶州之戰的話,確實是宋軍贏了。當時遼軍在澶州對宋軍的圍困戰中,宋軍打敗了遼國的先鋒大將。“先鋒大將”算得上是一支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大將,先鋒大將被打死了,當然是這一支軍隊的重大損失。

而且,實際上不僅僅是澶州之戰,整個宋遼戰爭,也在澶州之戰中發生了逆轉。本來遼國由他們的最高統帥蕭太后帶領,舉國入侵宋朝。在戰爭的初始階段,北宋節節敗退,遼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澶州。但是,遼軍不但最終被阻擋在澶州城下,不能再前進一步。而且,隨着北宋軍隊反應過來,四面來援。同時遼軍因爲孤軍深入,後勤保障各方面都捉襟見肘。若兩支軍隊在這裏相持的時間太長,最終遼軍肯定會大敗。甚至因爲被宋軍截斷退路,遼軍全軍覆滅,也都有可能。

而且,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遼軍纔開始派使者試探北宋,希望兩軍能夠講和,不要再打下去了。

澶淵之盟是什麼內容?爲什麼宋人會覺得那是一場全面的勝利?

一般來說,戰爭都是爲談判做準備的。除非那種你死我活的戰爭,一口能夠把對方吃掉。當無法一口吃掉對方的情況下,都把戰場上的輸贏情況,作爲談判的資本。既然如此,北宋在澶州贏了,而且在戰爭態勢上處於由敗轉勝的局面,爲什麼後來兩國簽訂的“澶淵之盟”,卻形成那樣一種連年賠款的慘敗結局呢?

不過,在我們看起來,是一個連年賠款的慘敗結局。但是,在宋朝的君臣看起來,情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爲什麼不是這樣的呢?

我們按照澶淵之盟的四條,逐一分析,或許大家都明白了。

第一條是兩國約爲“兄弟之國”,宋真宗是兄,遼聖宗是弟。

這是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

在古代,中原國家與北方的少數民族國家之間,一直維持着一種不太平等的關係,也就是一種“朝貢體系”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中原國家在倫理上是佔了優勢的。中原國家當時實行的倫理是“三綱五常”,也就是說,中原國家與北方遊牧民族國家是“父子”關係、“君臣”關係,總之都是一種上下級的不平等的關係。

在“澶淵之盟”的談判中,遼國當然不願意再承認這種關係。他們雖然還達不到把兩者之間的關係完全倒過來,但至少要實現比較平等的關係。於是遼國才提出了應該是兄弟關係。

不過就算是堅持兄弟關係,北宋依然認爲,他們應該是兄,遼國應該是弟。按照古代的倫理來說,北宋對遼國依然有一種上下級的關係。遼國當然不幹。最終宋朝腦洞大開,提出兩國之間的稱謂,不以國家來算,而以君王的年齡來算。誰的年齡大,誰就是兄。因爲宋真宗比遼聖宗年齡大,因此宋真宗是兄。

澶淵之盟是什麼內容?爲什麼宋人會覺得那是一場全面的勝利? 第2張

遼國覺得有些吃虧,又提出,好吧,這次可以這樣算。以後的皇帝,可就得按照“齒序”來說。北宋也管不得那麼多了,總之這一次宋真宗大,當仁不讓是兄,可以說算是贏了。

第二條是兩國以白河溝爲界限,重新劃定疆域。

這一條,宋朝認爲自己是贏了的。因爲如果以白河溝爲界限的話,遼國就得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

要知道,這三州屬於是燕雲十六州之中的。北宋爲什麼要發動對遼國的大戰,心心念唸的,就是想收回燕雲十六州。如今通過這一次宋遼之戰之後,北宋獲得了燕雲十六州其中的三州,還包括遂城。這對於北宋來說,如何不是一種勝利呢!

第三條,宋朝每年給予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歲幣。

這一條,宋朝是吃虧了,也就是“澶淵之盟”中最被後世詬病的地方。不過。不過,按照古代“朝貢體系”的規矩,中原王朝都是每年要向北方遊牧民族國家賞賜糧食布匹的,因而也不算特別吃虧。

雖然在賞賜的名稱上,遼國堅持要用“歲幣”兩個字,不用“歲賜”兩個字。但是宋朝也顧不得那麼多了,總之中原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賞賜一些給這些胡人也沒什麼關係。

澶淵之盟是什麼內容?爲什麼宋人會覺得那是一場全面的勝利? 第3張

第四條,雙方開榷場做生意。

在今天我們的觀念中,做生意是互贏的方式,而且我們還要鼓勵這種方式。不過在古代,這卻算得上是一種中原王朝對北方民族的一種“恩賜”。既然是一種“恩賜”,因此,也算得上是北宋贏了的。

從以上四條來分析,都算是北宋“贏了”,因此宋朝爲什麼不簽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