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陳寔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陳寔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寔(公元104年~公元187年),字仲躬(《後漢書》誤作仲弓),潁川許縣人,東漢時期官員、名士。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轉爲督郵,遷西門亭長,四爲郡功曹,五辟豫州,六闢三公,再闢大將軍府。司空黃瓊闢選人才,補聞喜縣令,治理聞喜半歲;復除太丘長,後世稱爲“陳太丘”。其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與鍾皓、荀淑、韓韶合稱爲“潁川四長”。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陳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範先生,葬於郎城。

軼事典故

樑上君子、陳寔遺盜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陳寔家裏,躲藏在屋樑上面,想趁機偷竊。陳寔知道屋樑上面有人,並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孫們叫到面前訓示:“今後每個人都應該要努力上進,勿走上邪路,做“樑上君子”。作壞事的人並不是生來就壞,只是平常不學好,慢慢養成了壞習慣。本來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卻變成了小人,不要學樑上君子的行爲!”小偷感慚交併,下地叩頭請罪。陳寔勉勵他改惡向善,並贈絲絹布匹於屋樑上的盜賊,後人常以“陳寔遺盜”比喻義行善舉,“樑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詞、雅號。

後世是如何評價陳寔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先見之明

中常侍張讓的父親去世後,葬在潁川。雖然一個郡的人都來參加葬禮,但卻沒有一個名士願意去弔唁,張讓感覺很恥辱,只有陳寔參加了葬禮。第二次黨錮之禍爆發後,張讓感念陳寔的恩德,所以對他及一些名士多有保全。

太守髡陳寔

潁川太守把陳寔判了髡刑。有位客人問陳寔的兒子陳元方說:“太守這個人怎麼樣?”陳元方答:“是個高尚、明智的人。”又問:“您父親怎麼樣?”元方說:“是個忠臣孝子。”客人說:“《易經》上說:‘兩個人同一條心,就像一把鋼刀,鋒利的刀刃能斬斷金屬;同一個心思的話,它的氣味像蘭花一樣芳香。那麼,怎麼會有高尚明智的人懲罰忠臣孝子的事呢?”陳元方說:“您的話怎麼這樣荒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說:“您不過是因爲駝背裝做恭敬,其實是不能回答。”元方說:“從前商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董符起。這三個做父親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這三個做兒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人物評價

高倫:陳君可謂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者也。

范曄:①漢自中世以下,閹豎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矯潔放言爲高。士有不談此者,則芸夫牧豎已叫呼之矣。故時政彌惛,而其風愈往。唯陳先生進退之節,必可度也。據於德故物不犯,安於仁故不離羣,行成乎身而道訓天下,故兇邪不能以權奪,王公不能以貴驕,所以聲教廢於上,而風俗清乎下也。②太丘奧廣,模我彝倫。曾是淵軌,薄夫以淳。

後世是如何評價陳寔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儲光羲:仲舉登宰輔,太丘榮縉紳。

朱熹:亂世保身之難,申屠蟠事可見。郭林宗彰而獲免,以稱人之美而不稱惡,人不惡之。陳仲弓分太守謗,送宦者葬,其爲皆如此。不送其葬亦得,爲之詭遇。

徐鈞: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吊死自慚知己少,逃生卻喜活人多。

袁宗道:叔孫強諫之時,則有張子房爲大人;顧廚挑禍之日,則有陳太丘爲大人;裴炎廷爭之日,則有狄樑公爲大人;謝、劉去國之日,則有李文正爲大人。當其迎四皓、吊張讓,褫裘牝朝、周旋逆豎之時,比肩共事之人,誰不厭其作僞,罪爲諂佞,詬其穢濁,而卒之大有濟於時艱。

王夫之:一則傷宿蠹之未消,恥新猷之未展,謂中主必不可與有爲,季世必不可以復挽,傲岸物表,清孤自獎,而坐失可爲之機,則黃憲、徐穉、陳寔、袁閎之徒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