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朱元璋能戰勝陳友諒建立明朝,是如何做到的?

歷史上朱元璋能戰勝陳友諒建立明朝,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出生於濠州鍾離,原名朱重八,字國瑞,明朝開國皇帝。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說句公道話,大元雖然屬異族統治,卻與早期大蒙古國不同,後期雖然高層傾詐嚴重,對底層平民還是非常寬容的。自從一統華夏後,元朝的大本營就在北方,南方只保留着象徵性的存在,可元末一亂,便給了陳友諒,張士誠,方有珍,朱元璋之流創業的機會。

在亂局中,南方起義軍很少和官軍交手,官軍也極少南下,更多時候是起義軍頭領們互相爭奪地盤,這些人出身好的幾乎沒有,發家歷史一個比一個慘,朱元璋當過乞丐,放牛娃,小沙彌,陳友諒則是漁家的上門女婿。

許多史書中刻意擡高了朱元璋,貶低了陳友諒,這是有失公允的,兩人經歷很像,而且比起朱元璋,陳友諒更懂得撫卹百姓,短短時間裏,湖廣地區就恢復了經濟,開始富庶起來,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鄱陽湖之戰改變了兩人的命運,實力強勁的陳友諒敗給了朱元璋,老朱逆勢翻盤靠的是什麼?可要說道說道。

一,兩方勢力戰前對比

歷史上朱元璋能戰勝陳友諒建立明朝,是如何做到的?

根據地很重要,陳友諒坐擁胡廣魚米之鄉,在戰前兵精糧足,號稱百萬,況且他本身漁民出身,對水軍作戰更是重視。要論裝備,就連大元朝廷都沒這麼強勁的船,那場大戰後被朱元璋繳獲的戰船又被永樂皇帝加以利用,變成了鄭和下西洋的利器,當時的三層甲板技術在東亞絕對是黑科技。

再看看朱元璋,那可真是像要飯的窮酸極了,當初有人提議高築牆廣積糧,應對天下之變,爲什麼會提這樣的建議呢?還不是因爲實力不足嘛,南方羣雄多,姓朱的這支義軍兵不多,將不廣,地盤又小,和已經稱王的陳友諒不是一個層次的。決戰時朱元璋所部總共才20萬餘人,雙方的兵力爲1:5,而且明軍大多都是小船,在大湖中沒有絲毫優勢可言,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卻以弱勝強,改寫了歷史的天平,其實早在決戰前,陳友諒就做錯了一件事兒。

二,陳友諒的“敗棋”

在鄱陽湖決戰之前雙方已經撕破臉,陳軍動員了60萬大軍圍攻南昌,彼時的南昌對陳友諒不值一提,可對朱元璋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在捉襟見肘的地盤中,南昌是重鎮,所以他派親侄兒朱文正親自鎮守,幾萬人對戰60萬,在冷兵器時代那是分分鐘被拔掉的釘子,可是爲了在叔叔面前好好表現,朱文正卻打開了小宇宙。

這場保衛戰打了90多天,陳友諒原本是個兇狠的角色,發兵之前輕敵冒進,在他的戰略意圖中南昌一定要攻下,不僅給部隊拔個頭彩,而且動搖朱元璋的士氣。沒想到居然在南昌城下苦戰90天硬是吃不下來,他不是不懂兵貴神速的道理,只是太固執。

如果對南昌採用圍而不打,率領有生力量端掉朱元璋的老巢,那元末的局勢就是另一番情景了,那時朱元璋還不能自立,委身於小明王。而當時南昌被圍,小明王同樣也被另一隻起義軍追着打,朱元璋只好放棄營救親侄兒,趕去給小明王解圍,如此好的戰略時機,活生生被陳友諒浪費了。朱文正的超常發揮救了朱元璋一命,南昌城裏有大量的糧草和物資,如果被陳友諒拿下,對明軍是極大的不利,並非朱元璋多高明,而是陳友諒下了把臭棋。

三,螞蟻和大象的博弈

陳友諒能當上領袖是有原因的,他愛戴士卒,善待百姓,而且比一般人更冷靜,即便在南昌被拖了90天無功而返,只要重整一下心情,消滅朱元璋也是分分鐘的事兒。也可能正是因爲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加上南昌沒拿下來,才徹底打破了陳友諒的心境。

開戰後陳軍攻勢如潮,企圖通過數量碾壓消滅明軍,雙方兵力相差太大,裝備相差更大,可是明軍卻利用小船的靈活優勢,採用游擊戰術穿插到陳軍的戰船縫隙中,火燒連營。多日來,陳友諒的無敵艦隊非但沒有佔到便宜,相反損失慘重,這讓他漸漸感到情況有些不妙了。惱羞成怒的他做了一件統帥本不該做的事兒,將所有俘虜的明軍全部陣前斬首。

歷史上朱元璋能戰勝陳友諒建立明朝,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自古以來,殺降就是兵家大忌,殺掉降兵就斷了明軍的退路,敵人的基層士兵再也不對陳軍抱有任何幻想,寧可拼死一戰。可即便殺完俘虜,陳友諒的局勢也未得到根本性好轉,相反明軍封鎖了湖口,龐大的船已經無法自由出入,原本可以速戰速決,卻在寬闊的江面上反覆拉鋸了近一個多月。

一向冷靜果敢的陳友諒在比自己更老辣的對手面前慌了,可他自己還拼命的掩飾這一點,前方傷亡慘重,士兵們疲於奔命,在殺戮戰場,主帥們命令督戰隊處死不願奮勇向前的士兵,結果一線的部隊怨氣越來越大,開始出現逃兵。他們乘船跑到了朱元璋那邊,一開始還是零星逃走,後來竟然整隊叛逃。軍團作戰就是如此,一旦士氣不穩,一個能帶走十個,十個就能帶走一百個,最終堤壩垮塌,一潰千里。

四,陳軍的失敗是主帥的失敗

從兵員素質,物資準備,軍隊規模,再到將領水平,陳友諒的麾下軍隊都遠超朱元璋,可歷史上螞蟻絆倒大象並不是沒出現過,這屬於概率問題。陳友諒自起兵以來,一步步擴張地盤,指揮能力早已被證明,可是他擅長打順風仗,基本上作戰對手比較弱小,加上根據地本來就富有,使其很少碰到像朱元璋這樣的角色。

皇覺寺的小沙彌則一直屈居人下,不斷依靠打硬仗惡仗來積累戰功,如此一來,陳友諒的短板正好碰到了朱元璋的長處。可怕的是,陳友諒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從南昌之戰開始到鄱陽湖,如果能在戰略和態度上更端正一些,就沒有後來的大明朝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友諒死後,他的部下紛紛投降了朱元璋,其中也包括兒子陳理,在獲得陳部的大量地區和物資後,明軍的實力空前強大,爲後來的全國戰略奠定了基礎,百萬大軍瞬間飛灰洇滅,實在是可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